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820字。

  湖南省2020年3月线上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注重情感表现自古以来是我国文学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不仅诗词歌赋始终离不开抒情言志,就是神话传说和戏曲小说也无不以情感为内核,注重表现人性人情以打动人心,追求以美善战胜丑恶的结局,使人们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得以寄托与慰藉。与此相适应,中国文论也建构起了言志说、缘情说、性情说、主情说等理论观念,既是对这种文学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释,反过来也对文学实践给予有力支撑与引导。
  一个多世纪前,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进入现代转型时期。那时的文学理论,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文学观念影响,力图将我国传统情感论与现代审美论有机融合起来,创建新的审美情感论文学观念,以适应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发展的要求。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中阐发的便是审美情感论的现代文学观念,他认为感情与美是文艺的一对翅膀,想象是使它们飞翔起来的能力,而使人欣悦则是文学的目的,因此,感情、美和想象便是文学的三个特质。从上述可知,我国现代文论转型并没有割断传统,而是努力将情感表现与艺术审美融合起来建构新的文学观念,这对于新文学实践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现代文论转型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反映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建构及其发展。反映论文学观念的重要特点是要求文学真实反映生活,特别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及其认识作用。但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并不仅限于追求真实性,同时还强调典型性和思想情感的力量。联系文学实践来看,以巴金的创作为例,他说当初是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的,所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怎样生活得更美好,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从《家》《寒夜》等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作者的影子与生活的真实性,更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思想情感。在作者笔下,寒意袭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人性温暖,普通人物的命运遭际中无不充满了同情,令人悲观绝望的现实处境里也仍然让人看到希望。
  然而后来的文学观念嬗变没有把这种文学传统继承下来。情感表现论的文学观念日渐式微,文学反映论也发生了各种不同情形的变异。一种情形是不要“源于生活”而只强调“高于生活”,似乎艺术创造越高大上越好,导致文学创作完全凭想象编造生活和粉饰现实,随心所欲地拔高乃至神化人物,把文学变成某种思想观念的传声筒,蜕变为一种伪现实主义。进入新时期后出现的另一种情形,作为对伪现实主义的反拨,只强调“源于生活”的真实性,而反对“高于生活”的典型性,使得有些作品只停留于各种阴暗生活与人性扭曲现象的揭露性描写,从中感受不到人间温暖,也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成为一种简单化的“暴露文学”,谈不上真正的文学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富有责任感的文论家积极倡导并努力建构审美反映论,将反映论文学观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审美反映论的要义就在于,文学不仅是生活的反映,更是审美的艺术,而文学审美的核心就在于审美情感。在文学作品中,不仅有生活的真实再现和摹写,而且还有作家想象的创造和情感的表现,这才是文学的根本特性。这样的理论阐发无疑有助于深化对于文学反映生活的理解,从而将文学创作引向正确的道路。
  (摘编自赖大仁《重建当代“情感论”文学观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学以注重情感变化为传统,以情动人,寄托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
  B.中国文论包含言志说、缘情说等理论观念,有力地支撑与引导了文学实践。
  C.将反映论文学观念融入中国现代文论,导致了不应该出现的两种变异现象。
  D.审美情感是文学审美的核心,所以有情感表现的作品就是真正意义的文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文学实践以及中国文论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情感表现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B.文章以巴金的创作为例论证现实主义文学既要追求真实性还要强调典型性和情感表现。
  C.文章通过分析文学反映论两种变异的危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审美反映论的要义。
  D.文章二、三两段逐层递进,论述了中国文论在现代转型时期的两种表现及其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论概括与阐释了中国文学实践,在转型期借鉴了西方文学观念,曲折前行。
  B.在中国文论发展进程中,接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比接受反映论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
  C.只凭想象编造生活和只描写阴暗生活与人性扭曲现象都不是文学创作的正确做法。
  D.审美反映论的建构体现了文论家的责任感,是对错误的文学创作主张的拨乱反正。
  【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三种为主。在生活垃圾持续增长和城市填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推动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在末端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
  推进垃圾分类,一方面,可通过制定实施激励措施等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另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