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350字。
2020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荀子•劝学》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的意思相近。
《琵琶行》中,既交代了深秋的背景,又蕴含着离别之意的句子“ ______ , ______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用“ ______ , ______ ”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泊。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②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③,朝来暮去弋阳④溪。
【注】①此诗为作者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途经战乱后的余干古县城时所作。②女墙: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③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僭(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④弋阳:县名,在江西省东北部。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开篇扣题,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后见到的一片荒凉之景。
B.颔联诗人夜听乌啼,在“犹在”和“已空”对比中追思,顿生漂泊异乡之慨。
C.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登城画面中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极富层次感。
D.诗人笔下所绘“落日”景象,既是自然景观,又暗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本诗尾联是“以景结情”的名句,简析其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哲学理解、应对世界的最高方法论原则是“以道观之”。以道观之是一种循道而行、重视存在并致力于形成统一性理解的整体性方法论原则。
以道观之之道,是具有“恒常”性的道。道的恒常性,即道之“诚”。所以以道观之对道的重视,隐含着对诚的推崇。
诚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人们多以真、实、无伪、不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来解释诚。但是,无论我们采取其中的哪一种解释,都会发现,这种解释的涵,盖性不太充分一一它或许能够解释作为名词或形容词的诚,却难以解释作为动词的诚;它或许能够解释人道之诚,却难以解释天道之诚。如果我们寻求诚的最具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