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760字。

  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离骚》开篇先总写心境,然后阐明伤感缘由的一句是“ ______ ”;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实迷途其未远”,其句意则是仿用了《离骚》中“ ______ ”一句。
  《劝学》中“ ______ ”一句,以“金”的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升,而“ ______ ”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的原因。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反复论证苦难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并指出:一个国家:“ ______ ,” ______ ,就难逃灭亡的命运。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②新扫旧巢痕③。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④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⑤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③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④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⑤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8年下半年,尽管实体书店展现出罕见的扩展姿态,但困扰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些深层问题仍未解决。
  近年来装修别致的“最美书店”不断涌现,但图书销售量并未随之增加,很多读者在店内拍照、喝咖啡,但并不在店内买书消费。线下逛店、线上下单的现象依然突出。实体书店现在要思考的是如何把顾客从争先恐后来观光,变成争先恐后来花钱。
  有人说,如果实体书店的追求还停留在表面的“颜值”,而不是对读者有意义的“价值”,未来实体书店很可能还会遭遇危机。这个价值或者是为读者省钱,或者为消费者节省时间,或者是以专业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实际帮助,或者让消费者感到愉快……总之一定是对读者有意义,让他愿意花钱的东西。
  我们欢迎“最美”书店,但更欢迎那些既美又有价值的书店。
  (l)请根据材料,推断出“困扰实体书店发展的深层问题”。
  (2)请从书店经营者和读者的角度,写一句对实体书店期待的话语,要求运用对偶手法。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慈善现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学界还是广大民众,对慈善的认知存在着不少偏差,大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帮助。如张文在《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中提出,慈善是“社会自发地通过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再分配,对其他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予以物质援助的社会安全机制”。实际上,考察慈善事业发生的历史可知,慈善不仅是一种民间社会主导的生活救助行为,还是一种以劝人为善为宗旨的教化活动。
  现有研究表明,“慈善”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 3世纪前中期即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经典中,意在表达“孝养、施舍、教化等诸种原始佛教的道德观”。说明在语源学意义上,“慈善”一词在其产生时期即包括了物质救助与劝人为善的功能。
  尽管作为一个专门名词“慈善”的出现较晚,但具有慈善性质的活动其实古已有之,应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而慈善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规则、有一定规模的民间社会事业,大约出现于北宋时期。北宋皇祐元年( 1049年)范仲淹创办的苏州范氏义庄救济族人并惠及“乡里、外姻、亲戚”的行为,可以视为中国最早开展的慈善事业之一。范仲淹不仅设立义庄管理宗族公产、救助族众,还确立《义庄规矩》,对救助对象、方法、数量等进行规定,表现出慈善事业的明显特征。与此同时,范仲淹“又设义学以教,教养咸备”。义庄以养人,义学以教人,相辅相成。需要强调的是,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范仲淹六世孙范良在《续定规矩》中补充规定:“诸房闻有不肖子弟因犯私罪听赎者,罚本名月米一年;再犯者除籍,永不支米。”。其中对受助族人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体现出明显的教化倾向。可见,从民间慈善事业产生的时候起,道德教化即成为其重要内容。
  学界普遍认为,明末清初在中国传统慈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直存续到民国年间的各种各样的善会善堂几乎都创始于明末清初”;“明末善会可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社会新现象”。其中“同善会是创立最早、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善会”。
  同善会最早出现于河南,而其盛行则在江南。江南地区的同善会中,以高攀龙等创立的无锡同善会和陈龙正等创立的嘉善同善会影响最大、最为典型。两地的同善会都留下了章程规则,分别称为《同善会规例》和《同善会会式》,后者由前者发展而来,大同小异。其中均有一则规定:受助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该会是否予以救助的一个重要前提,所谓“助贫以劝善为主,先于孝子节妇之穷而无告者,次及贫老病苦之人公不收于养济、私不肯为乞丐者”,至于那些“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力强壮、游手游食以至赤贫者,皆不滥助,以乖劝善之义”。而且同善会还明确规定,聚会之日须安排演讲,“司讲者用通俗言语,不烦文采,务使人人易晓,感动善心”。
  从此以后,在进行物质救济的同时注重劝善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传统,也成为君臣绅民的一个共识。举凡影响较大、成就显著的慈善家大都在扶危济困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众实行道德说教,以此达到拯救时世、改良社会、敦善风气的目的。
  清代前期的苏州彭氏是积善世家,于劝善行善方面不遗余力,其行善积德之效历来为人称道,认为“苏郡世德,首推彭氏”。彭氏慈善不仅名著地方,更有全国性影响,如救助寡妇的“恤嫠会”即由彭氏首创,而后传播各地。彭氏撰有多部善书,并以之作为教育子弟与学生的教材。著名学者游子安在《劝化金箴 --清代善书研究》中评述:“彭氏自彭定求以后,世代诵读及撰著善书,所编印的劝善文字内容是多方面的,举凡劝孝、敬字、劝止溺女、戒斗、遏欲、戒杀、放生等都有涉及。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慈善在我国出现得较晚,而且发展缓慢,唐朝的民间力量还缺乏组织、规则、规模。
  B.范氏义庄制定规矩,使得慈善有了财富的保证,具有慈善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