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360字。

  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同为咏荷,周敦颐爱其“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 ”的品质,周邦彦喜其“ ______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之神韵。
  洞庭天下壮观,自古骚人墨客题咏极多。杜甫暮年登岳阳楼,以“ ______ , ______ 。”写湖之壮阔;范仲淹题记岳阳楼,亦先赞洞庭湖大观,“ ______ ,吞长江, ______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在“校园绿色低碳生活”主题活动中,学生会倡议大家拧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人走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吃光盘中餐食,不丢弃点点食物……正如古人所言“ ______ , ______ ”从点滴做起,共建绿色低碳校园。
  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 ______ ,僮仆欢迎,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______
  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3.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望,临走时对袭人说:“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有的版本在“不必“前加了一句“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对于塑造薛宝钗形象来说,你认为这一句加好,还是不加好?请结合上文及原著其他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6.0分)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