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830字。

  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过秦论》中,作者通过“ ______ , ______ ”两句,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统治天下的情形。
  韩愈在《师说》中通过“ ______ , ______ ”两句,批评了一些人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导致了不明智的后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承接上文描绘江山形胜,开启下文抒发怀古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给人视觉上的印象,表现“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皱纹是沧桑的,皱纹也是美丽的,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母亲的伟大与无私。
  C.“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说的是劳动者母亲,但后文“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中“伟大的疲倦”的“肩荷”者也应该是在田野劳动的母亲。
  D.“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稻束”像支撑民族、生命繁衍生息的母亲,伟大而又沉默,在最辉煌最丰盈的秋日也只是“低首沉思”。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全诗描写了一幅秋天静穆的画面,不单借景抒情,而且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等来展示更本质、更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B.“金黄”修饰“稻束”,“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意味着收获;并不是为了给“稻束”意象增添高贵的美感。
  C.“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乐和满足,却写了引人思考的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眼前具体可感的形象。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静默。静默。”?请结合有关诗句简析。
  诗歌的题目为什么命名为“金黄的稻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①(其一)
  杜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②,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注】①乾元二年(759)十一月,杜甫携家人一路簸荡,流落同谷,并和以血泪创作了这首诗歌。②狙,猕猴。狙公,养狙之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句通过诗人的自述,强调了作者的身份,既照应了题目,又抒发了孤苦无依之感。
  B.第二句是对诗人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头发花白、蓬乱,表达了作者的客居飘零之苦。
  C.第五六句既暗示了诗人音书不通的战乱之苦,也特写了沦陷区人皮肉冻坏死的凄惨。
  D.诗人在诗歌的结尾大声哀号,并借助呼啸的北风渲染悲愁的情绪,感情极为悲惨凄楚。
  有人说,颔联描述了诗人的逃难生活,请简要赏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前不久,《现代汉语词典》推出 APP 版本的消息引发了关注。相比于其他纸质图书,辞书的数字化、网络化显得更为迫切。辞书的“互联网基因”,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对于网络阅读,人们常常有“碎片化”的忧虑,而辞书恰是由众多“碎片化”的条目组成的,并且也是供人们“碎片化”检索使用的。因为有了数字化,因为有了互联网,辞书检索变得非常简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