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00字。

  第5课 游沙湖 苦斋记
  中国古代的随笔小品最早发源于先秦两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到明清时期最为繁荣兴盛。它不拘题材文字、格式技巧、品格趣味,很多都是信笔写来,自然流畅,摇曳生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苏轼的随笔小品,更是“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
  刘基的《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着眼一个“苦”字,辩证说理,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
  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即写于此时。
  《苦斋记》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古人一般的书斋记,大都写其环境之优美清静、主人之闲适高雅,而本篇却着眼在一个“苦”字,不仅位处苦地,而且连四周的动植物都具苦性,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互相依托的道理,并进一步点明“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谥曰文成,浙江青田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他博通经史,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著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及其他著述多种,代表作有《郁离子》等,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蕲水 qí 清泠 líng
  浸溪 jìn 荼蓼 tú liǎo
  再少 shào 重褥 chóng
  楹 yíng 饫肥 yù
  粟菽 shū 疏粝 lì
  茹啖 rú dàn 榛莽 zhēn
  2.识通假
  (1)覆之以茆 茆:通“茅”,茅草
  (2)楛竹之笋 楛:通“苦”
  (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荼:通“茶”,“荼”是“茶”的古写
  (4)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通“宴”
  (5)籍柔覆温 籍:通“藉”,垫
  3.解多义
  实 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 装满
  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实际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诚实,忠诚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确实,的确
  弥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 越,更加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遍布,充满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
  4.辨活用
  (1)君看流水尚能西
  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流
  (2)名其室曰苦斋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3)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艰,对……感到辛苦
  5.明句式
  (1)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判断句
  (2)予买田其间 省略句
  (3)风从北来者 定语后置句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