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00+9210+12440字。
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
增分突破一 以气理词——文言断句与简答
【考点解读】
文言断句与简答是江苏高考文科加考的固定内容,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学文化常识和短文的要点概括,难度不大,但命题形式较灵活。
(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徐 渭
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然__青__莲__以__清__平__调__三__绝__宠__遇__明__皇__实__甫__见__知__于__花__拖__而__荣__耀__当__世__彼__拾__遗__者__一__见__而__辄__阻__仅__博__得__早__朝__诗__几__首__而__已__余__俱__悲__歌__慷__慨__苦__不__胜__述。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解析 根据句子的语法和句意关系断句。“青莲”(李白)、“实甫”(王实甫)、“彼拾遗者”(杜甫)、“余”都是陈述对象,作主语,其前先断开,再根据句意进一步断句。
答案 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
①语感较差,读不懂文意。
②缺乏必要的断句知识与技巧。
断句方法
①通文意 ②看标志 ③辨句式 ④明修辞
(2)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为《________》,其中男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 《西厢记》叙写了书生张珙(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答案 西厢记 张珙 崔莺莺
①平时读书少,不注意积累,知识面太窄。
②不是有意记忆,致使记忆模糊,张冠李戴。
①平时多读书、多积累。
②加强强化记忆,记准、记牢。
……
增分突破二 博闻强识——名著阅读与简析
【考点解读】
名著阅读是江苏高考文科加考的固定内容,由于其对学生的阅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备受出题人的青睐。考试内容涉及9部著作,考查由侧重对作品的识记转向对作品的品悟,考查形式为选择题+简答题,分值为15分。
1.(2019•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5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 )
A.《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桥上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吓退曹兵,然后迅速拆断桥梁,以阻追兵,可见张飞十分勇猛,又很有智谋。
B.《家》中,许倩如倡导女子剪发,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还以梅的遭遇来激发琴拒绝包办婚姻,鼓励琴做一个跟着时代走的新女性。
C.《狂人日记》中,狂人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最后喊出“救救孩子”,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D.《欧也妮•葛朗台》中,夏尔在父亲破产自杀后,不愿拖累心上人安奈特而写了分手信给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经过生死搏斗最终将大马林鱼残骸拖回港口,有游客把它当成了鲨鱼骨,这一误会让小说结尾更加意味深长。
解析 A.张飞怒目横矛,立马于长坂桥上,厉声大喝,将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及众将一齐向西奔走。这显示了张飞的勇猛。但他“拆断桥梁,以阻追兵”则暴露了己方急于逃走、怕对方追赶的意图,不能显示其“很有智谋”。D.夏尔依靠父荫,内心幼稚,只懂得奢华享受,在金钱的摇篮里与世隔绝。他对欧也妮的感情,或许开始时感情是真实的,他被欧也妮淳朴单纯的爱感动了,但并不是爱情。他去了印度后什么都干,心狠手辣,贪婪至极,当他终于成了有钱人后,就彻底忘记了欧也妮。他为了进入上流社会,甚至与侯爵奇丑而嫁不出去的女儿订了婚。为了金钱、权力、地位,夏尔沦落,坠入肮脏的深渊。由此看来,夏尔写给安奈特的分手信绝不是“不愿拖累心上人”,也不是什么“良善之举”。
答案 AD
①对名著内容掌握得不准确不牢固。
②对命题人设置陷阱的形式不了解。
①平时阅读要关注重要情节、精彩细节。
②明了命题人设置陷阱的方式。
2.(2018•江苏卷)简答题。
(1)《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
……
增分突破三 思密赏真——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考点解读】
本考点包含三项内容:要点归纳、内容分析和艺术鉴赏。在选材上将继续偏重于论述类文本,会更关注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特征。以归纳、分析为重点,赋分与题量相对稳定。
(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去故宫参观时,会看到许多监控探头,这属于现代高科技警报系统。从前有没有安全警报系统呢?在古代,进入紫禁城须凭腰牌与合符,上面刻有允许入内人员的身份信息,守卫会当场检查。一旦出现危险,附近白塔山上的信炮手接到放炮令牌,立即朝天开炮,卫士们就会迅速集合。如果有人越过了外围防御系统,还有一种特殊的警报装置——石别拉。
这种石别拉,材料比较简单,利用故宫大量使用的栏板的望柱头改造而成。望柱也称栏杆柱,是中国古代桥梁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有的柱头是莲花瓣形状,上面有二十四道纹路,象征二十四节气。普通的莲瓣望柱头,本是一块瓷实的石头,加工成石别拉时,把望柱头里面挖空了,就像一个空心葫芦。这种石别拉几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需要报警时,侍卫将三寸长的“小铜角”(一种牛角状的喇叭)插入石孔内,使劲吹响,通过石别拉的放大,声音飞快传遍四周。如果有外敌从午门入侵,午门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的警钟,钟声会传至太和门广场,其后各处石别拉会先后吹响,一分钟内,紫禁城所有位置的守卫都能听到警报声。这些望柱头形状和纹饰未受到改变,在紫禁城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而通过对望柱头开孔,制成警报器,又发挥了实用功能。
历经数百年沧桑,有的石别拉洞口已被杂物堵上,有的在修缮过程中被新的石材替换了。尽管现在能够通过文献考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但已没人能够把它吹响了。
(选自周乾《从细节来阅读故宫历史》,有删改)
(1)古代紫禁城的安全警报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4分)
解析 第1段“从前有没有安全警报系统呢?”一句引出对古代紫禁城安全警报系统的介绍。从后面三句话中可概括出“腰牌与合符”“白塔山上的信炮”和“石别拉”。第2段在具体介绍石别拉的过程中,又提到“如果有外敌从午门入侵,午门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的警钟”,因此“阙亭警钟”也是古代紫禁城的安全警报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 腰牌与合符;白塔信炮;石别拉;阙亭警钟。
(2)石别拉这种警报装置有什么特殊之处?(6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