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2991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调研
语文Ⅰ试题
命题人:王加林 审核人:陈 敏 难度系数:0.7
一、课文内容考查(16分)
1.下列词句中没有全部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B.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C.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D.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中丞传后叙》对许远是严正的描述加以精到的论述,夹叙夹议,笔调郑重,展示出许远宽厚磊落的人格品性;对南霁云则以色调强烈、充满力度的笔触,极为形象、生动地展现其豪爽性格和侠肝义胆;写张巡主要是转述于嵩的话,从侧面加以补充。
B. 欧阳修《伶官传序》盛衰 “盛”“衰”两字贯穿始终,全文从盛衰两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通过正反对比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得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C. 冯延巳《鹊踏枝》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持久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连续性。
D.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上片写伤春之情,时光易逝、青春难再。下片写景,月照花影,落红满径,通过景物来烘托词人伤春、自伤的心情。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融合在一起,深刻的表达了作者的无奈、感伤和失意的情怀。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平乐》这首词由暮春残景引出惜春之情,从似有人知的希望到仍无踪迹的失望,从问取黄鹂的期望到无人能解的绝望,寻春的失败之中包孕了无尽的惜春之情。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不言“惜春”之情却表现得微妙曲折、淋漓尽致。
B. 辛弃疾《青玉案》把“那人”放在火树银花的元宵佳节极其热闹的背景上,连用两层比衬手法来塑造的。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戴着“竣儿”、“雪柳”的妇女,对“那人”也是反衬。词人运用两层衬托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C.《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
D. 《丑奴儿》中词人以“愁”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仇。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定风波》虽从下雨写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写遇雨的经历,而在通过遇雨的经历、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
B.《可以预约的雪》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开始,由人到花,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并进一步展开思考,在理清了两者的关系之后,提倡要从容地面对生活,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具有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