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10字。
《宇宙的未来》教案(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史蒂芬•霍金;
2、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3、扣住文中的重要语句,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粗读文本,筛选信息,提炼观点
2、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带动全文的理解
(三)情感与价值
1、品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2、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3、感受演讲语言的幽默生动带来的亲和力和轻松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提炼文段的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2、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理解能力。
三、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长而难课文,且是略读课文,找切入点引导阅读
2、引导学生提炼主要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掌握课文内容。
3、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说辞《宇宙的未来》(板书课题)。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霍金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释①,抓信息点。教师补充。
在当今世界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更是因为他在人生、事业上的坚强的意志与品质。
他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宇宙学1977年,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他担任着剑桥大学最尊高的教授职务——卢卡逊数学教授。他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长达30年之久,但他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级巨人。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虽然无助地坐在轮椅上,用仅能活动的三个手指敲击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但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在广袤的时空,探索着宇宙之谜。他最著名的著作是《时间简史》。(课件展示)
2、总结霍金
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我们不仅敬重其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更在于他在身患绝症、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所作出的贡献。
从“身残志不残”的霍金身上,能感受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战胜自我、挑战极限、追求科学的顽强品质。
霍金的朋友曾这样感慨:“可以相信,当他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那么他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精神。”
3、练习写作:运用排比句与比喻充实内容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