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60字。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题“4大题型”
  2018年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Ⅲ均在诗歌阅读选择题中考查了与教材诗歌的比较阅读,目的是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令人耳目一新。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有一个鉴赏的方针——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求“同”探“异”。
  一、形象类比较
  答题角度 分析形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形象的内在关系。如果是意象,诗人的情感影响、决定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表现着情感。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答题模板 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步骤1)前者侧重写了……,(步骤2)抒发了……的情感;(步骤3)后者则着重写了……,(步骤2)抒发了……的情感。(步骤3)
  [即时训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 ①快哉亭:位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本诗作于诗人任徐州宝丰监时。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出诗人的歆羡之情。此联侧重于想象联想,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  
  B.颔联言近意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由上联的回忆转入实写,说乌鸦带引斜阳之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诗人病后思归,遥想故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故乡亲友的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
  A [A项,“想象联想”错,诗中没有运用这两种表现手法,而是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
  ★(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本诗写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等冷色调意象,(步骤2)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  (步骤3)杜诗写急风、高天、落木、长江等意象,(步骤2)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 (步骤3)
  二、语言类比较
  1.两首诗歌用语的比较
  答题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炼字”“炼句”和诗歌的语言风格。“炼句”,一般要求辨明句子所用手法,理解句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理解句意,一要抓住关键词语;二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与使用的表现手法。二者不可偏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