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990字。
2019-2020学年山东省联合体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荀子•劝学》中“ ______ , ______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______ , ______ ”。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山
杜运燮
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
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
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
大家自豪有他,他却永远不满。
他向往的是高远变化万千的天空,
有无尽光热的太阳,博学含蓄的月亮,
笑眼的星群,生命力最丰富的风,
戴雪帽享受寂静冬日的安详。
还喜欢一些有音乐天才的流水,
挂一面瀑布,唱悦耳的质朴山歌;
或者孤独的古庙,招引善男信女俯跪,
有暮鼓晨钟单调地诉说某种饥饿,
或者一些怪人隐士,羡慕他,追随他,
欣赏人海的波涛起伏,却只能孤独地
生活,到夜里,梦着流水流着梦,
回到平原上唯一甜蜜的童年记忆。
他追求,所以不满足,所以更追求:
他没有桃花,没有牛羊、炊烟、村落;
可以鸟瞰,有更多空气,也有更多石头;
因为他只好离开他必需的,他永远寂寞。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这种矛盾、对立、不满突出了山期盼升入云汉的不凡姿态。
B.从“自豪”“不满”可以看出大家都仰慕山,而山却丝毫不满足,表达了“山”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C.“欣赏人海的波涛起伏,却只能孤独地/生活”说明山高高在上,无法融入平凡人的生活,因而倍感孤独。
D.“他追求,所以不满足,所以更追求”,两个“所以”强调了“山”的永不满足、无限追求的精神。
下列对本诗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博学含蓄”将“月亮”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知识很渊博,但是却很低调的特点。
B.“雪帽”与“冬日”,“寂静”与“安详”描绘了“山”顶冬日被白雪覆盖的画面,这是诗人渴望的精神格调。
C.“回到平原上唯一甜蜜的童年记忆”中的“平原”呼应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