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540字,答案扫描。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趋势押题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不是一个已经完成、不再变化的凝固体,它本身仍在变化发展。尽管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但这2000多年还是有变化的:董仲舒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于韩愈时代的正统思想,朱熹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于王阳明时代的正统思想。所以,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新陈代谢。传统文化在新陈代谢中呈现出自己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化就蕴含着两种很不相同的精神。一种是先秦文化的传统,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锤炼出多种文化经典。另一种是秦汉以后开始形成的传统,并逐渐得到强化,那就是奉儒家一派思想为正统的传统。这个传统因为延续时间长,而且离我们又很近,所以成为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继续尊奉的传统,其实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
  文化的发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
  在平常时期,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与互动表现得不是那么突出和激烈,但在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激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今天,我们要正确认识这种争持与互动的辩证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问题是如何改造从古代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文化,这其实就是文化的开新与守成问题。
  从理论。上说,开新与守成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会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所以,守成者并非只守着老祖宗那一点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一切新东西。就像生物学上讲的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一样,某些后天的变异稳定下来,通过遗传传给了下一代,于是新的物种逐渐形成。如果只有变异而没有遗传,就不可能形成新物种。文化开新与守成的关系也是如此,只有守成没有开新不行,只有开新没有守成也不行。
  在文化开新与守成这一新陈代谢过程中,特别要防止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外来文化对立起来的倾向。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将其化为自己的营养,越会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相反,若独奉一尊,拒斥新文化,必定自我拘滞、渐趋委顿。鸦片战争以前,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体。上从未遇到过重大挑战。这种特殊。经历曾使许多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完全独立发展起来的,无须借鉴与吸收其他任何文化。这种故步自封的心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自己文化的生命力有自信,勇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能够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助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进步。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而不能把文化自信变成自我满足,甚至排斥新文化。
  (摘编自耿云志《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一直在变化发展中,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和前代相比已经面目全非。
  B.百家争鸣时代锤炼的文化经典和儒家一派的思想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C.老祖宗留下的家底,属于守成的内容,而通过新陈代谢获得的新东西不包括在内。
  D.勇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新陈代谢。
  B.文章以文化在不断新陈代谢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提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开新与守成问题。
  C.文章运用比喻论证,以生物学上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为喻,论述文化一直处于变化更新中。
  D.对于文化的开新与守成,文章阐明了二者的内涵,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要注意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之所以许多人将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是因为这个传统延续时间长,而且离我们又很近。
  B.因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所以文化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激烈。
  C.只要我们善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就会使我们的文化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D.只有借鉴与吸收先进的文化,才能避免因故步自封造成的历史悲剧重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问题之一,居民对垃圾分类践行度普遍较低,如果没有立法强制,实现垃圾分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相关规定中不约而同提到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