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辅导】语言运用专题(一)(2月13日)
【在线辅导】语言运用专题(一)(2月13日)(学生版).doc
【在线辅导】语言运用专题(二)(2月15日)(讲解版).doc
【在线辅导】语言运用专题(二)(2月15日)(学生版).doc
【在线辅导】语言运用专题(三)(2月16日)(讲解版).doc
【在线辅导】语言运用专题(三)(2月16日)(学生版).doc
【在线辅导】语言运用专题(一)(2月13日)(讲解版).doc
【在线辅导】语文运用专题(一)(讲解版) 时间:2月13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A 18: B 19: C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 要素 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一两件事上 挺身而出 、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 蔚然成风 。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 放任自流 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动宾搭配不当),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修改: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A.要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放任自流
B.因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放任自流
C.要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顺其自然
D.因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顺其自然
【解答】
第一空,
因素:指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也可指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要素: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根据上文,“这种行为方式”是固定且必要的,故填“要素”;
第二空,
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自告奋勇:主动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根据上下文,此处强调的是守道德要付诸行动,故填“挺身而出”;
第三空,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
……
【在线辅导】语文运用专题(二)(讲解版) 时间:2月15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C 18: D 19: D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现存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独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 延续 了下来,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意义重大。
120年前,当爱国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大批甲骨被西方列强 巧取豪夺 ,流亡海外。甲骨的发现、挖掘与研究浸透着一大批学者的血泪。/120年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 信 使 ”。(这片片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今年正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为“ 证古泽今 ”的甲骨文文化展。一方面,通过“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近一百九十件甲骨、青铜、玉石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让文物“活”起来,让甲骨文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延续 横征暴敛 信使 证古泽今 B. 保留 巧取豪夺 纽带 震古烁今
C. 延续 巧取豪夺 信使 证古泽今 D. 保留 横征暴敛 纽带 震古烁今
【解答】
保留:保存不变。
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主语是“古文字体系”,它并非保存不变的,所以选“延续”较好,这里指延长下去,没有中断或消亡。
巧取豪夺: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大批甲骨被西方列强“巧取豪夺”,巧取:软骗;豪夺:强抢。
横征暴敛: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进行残酷
……
【在线辅导】语文运用专题(三)(讲解版) 时间:2月16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B 18: C 19: D
胡适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屈原之影响中国历史,不在于他的思想,也不在于他的事功。屈原之影响后代,乃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屈原在他的作品里 淋漓尽致 地展现了这种失败。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关独特的个人与社会、历史发生冲突并遭致 惨痛 毁灭的记录。在此之前的诸子及所谓儒家的六经,都只是对所谓社会秩序、历史规律的认知--包括价值认同,并没给独特个体及个性留多少余地;(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黯淡无光)。比屈原稍前的庄周已经看出了个性与社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的必然性,同时他也悲观地认识到,在这场正面冲突中失败的一方只能是个性,故而他避开了社会冷酷的锋芒、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他几乎是 不战而退 。唯独屈原,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的温热去融化那 冷酷 的秩序。因此,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他的作品可以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甚至也是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酣畅淋漓 惨痛 不战而退 冷漠
B.淋漓尽致 惨痛 不战而退 冷酷
C.淋漓尽致 沉痛 退避三舍 冷漠
D.酣畅淋漓 沉痛 退避三舍 冷酷
【答案】17.B(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的样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得详尽细致、充分彻底。惨痛,悲惨痛苦。沉痛,深刻而令人痛心。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之争。冷漠,冷淡,不关心。冷酷,冷淡苛刻。)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而“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致使《诗经》中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
B.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
C.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