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
《湘夫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屈原、《楚辞》介绍。
1、关于屈原【先让学生回忆屈原的相关的知识】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3)关于屈原的人格理想: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 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 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 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
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2、关于楚辞
1)指楚地的歌辞。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来源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多用语气词“兮”字(起着表情作用,又有着调整节奏的功能,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 ;
2)《九 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将自然神的形象拟人化,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大多是人神恋歌,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
3)《湘君》《湘夫人》——湘水配偶神的祭歌。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主宰湘水的配偶神。
描写湘水配偶神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无缘相见的悲苦与怨愁。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