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30字。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
知识简介
【考纲要求】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答题技巧
【文言实词技巧点拨】
技巧类型
技巧解释
联想推断法
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成分分析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比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前面是主语群响和一个毕字,这里毕不可能是谓语而只能是修饰绝的状语,否则结合上下文讲不通,由此可推知这个绝在句中的语法成分当是谓语,译为停止。
句式推断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我们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出另一个词的含义。
例如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②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③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④时浓雾半作半止(《游黄山记》)
①②两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分别都相同,可以互为释义。它们的意思分别是:①更加,②精通。③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释为沿用、沿袭,由此再结合蒙的上下文可以推断蒙为继承义。④句中作和止的意思应该相反,止是停止义,那么可以反向推知作当为起来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