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190字。
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开年考语文试题
巢湖一中 合肥八中 淮南二中 六安一中 南陵中学 舒城中学 太湖中学
天长中学 屯溪一中 宣城中学 滁州中学 池州一中 阜阳一中 灵璧中学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首先,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其次,“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再次,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中国人内心的“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致的。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原始儒家主张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时偕行”;宋儒也以“生生”释“仁”,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中正平和、诚实无欺、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冷静达观、互利互惠,实现“里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由此可见,儒家教化传统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国智慧”。它成为“大一统”的重要思想基础与施政方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家国同构”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时代已变,儒家教化论内秉的优秀文化部分也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2019年10月28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国天下”意识属于儒家文化体系,但其内涵在儒家已解体的今天发生了根本变化。
B.无论古今,家都是基本情感纽带,它在情感依托层面上的意义超越一切经济活动。
C.在现代中国,“家国天下”意识是伦理的重要维度,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9“天人合德”指世界万物相生相与,世界是交感的,是可以相互推演,相互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联系当今社会实际,指出汲取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家国天下意识传统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B.文章自始至终都将“家国天下”意识的传统意义与现代意义进行对比,以此来说明两者存在显著的不同。
C.文章结尾从对于个体生命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作用角度,揭示了珍惜和弘扬“家国天下”意识的必要性。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家国天下”意识的现代意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的“家国天下”意识融合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诉求,在此基础上使社会成员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B.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不适用于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的规则也不适用于家庭,需要在不同的关系中正确切换不同的社会规则。
C.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在历史上曾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在今天也是个体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D.宋儒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鲜明地体现了仁爱原则的动态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网红经济通常是指具有一定网络影响力的网络红人,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商品定向销售,从而将粉丝转化为价值的营销模式。《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5月我国网红粉丝总人数达到5.88亿,2018年网红经济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知名度的普通人,靠优质内容创作一夜之间赢得了关注度,具备了极强的流量变现能力。特别是一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凭借流量入口的优势,已成为食品、服装、化妆品等行业广告投放的重地,而活跃在这些平台上的一些网红则成为商家自媒体时代,网红经济确实催生了社会化营销的新商机。许多原本没有任何“行走的广告牌”。在崇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