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一)(12份)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低美感”现象之忧思.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不脱蓑衣卧月明.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从现在起珍惜阳光.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等待.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分享苹果分享世界.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花开边缘不曾凄凉.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经验与勇气.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还是利己.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留在心底的风景.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漫画作文.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莫让占有取代心性.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doc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境界。”毋庸置疑,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有研究者将当下这种现状概括为“低美感社会”,某杂志上也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种种审美病征……
《美好时代》杂志社决定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开辟专栏,展开读者大讨论。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
作为该专栏的一名年轻编辑,写一篇短评,代表杂志社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基本态度,引导读者踊跃参与讨论。
作为该杂志的一名高中生读者,给栏目编辑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判断与思考,传达中学生的心声。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现象类材料作文题,在阅读其他内容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题目所给出的材料提供了哪些写作内容?暗示了哪些思考方向?命题者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两个任务选项有何不同?你能想到哪些与题目材料或话题范畴契合的写作素材?并在笔记区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以“审美”为基本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或自身存在的一些审美误区,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出判断与思考。作文材料借北大哲学教授的观点引出话题,先正面肯定近年来中国社会审美境界的巨大进步,然
……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从现在起珍惜阳光
【高考作文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给本是举国欢庆、万家欢喜的时刻笼上了阴霾。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各行各业人员所呈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构成了疫情面前的众生百态。翻开疫情这本深刻而又丰富的教科书,我们可以把警醒当做智慧,把教训当做财富,把经历当做成长。面对疫情面对“战役”,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交出你的“成长答卷”。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点评】
从现在起珍惜阳光
海伦•凯勒曾说:“也许人的悲哀便在于此,拥有的东西不去珍惜,对于得不到的却永远渴望。”我曾在《穹顶之下》中看到过这样一个片段,柴静的孩子脸贴在窗户上眨巴着大眼睛,望着北京灰蒙蒙的天空问:“妈妈,这是天空吗?”我总觉得那是节目效果,夸张。因为贵州总是一片干净的天空,飘着几朵棉花似的云,阳光
……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的表现让世界人民为之折服点赞。请以“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题详解】:这是一个很文艺,富有诗意的作文好题目。要写好,却不容易。如何写作呢?
首先要认真、细致、深入的审题。
标题是一个判断或命题。包括两个关键词:
一是“你的样子”,既指外在面貌,更指精神面貌。二是“中国的样子”,指的是国家形象和国家的精神风采。
基于这一初步理解,我们就可明白:“就是”两词决定着作文题必须就“同质精神”作文章。
先想一想“你的样子”:
若是指人,可以是“忙碌”,为抗疫而奔波、而战斗;可以是“无畏”,不惧风险,勇敢逆行;可以是“坚韧”,或是长期坚守在疫区,或是忍住动性“宅”在家里;或是“拼搏”,拼时间,拼速度,拼狠劲儿……
可以是医护人员满脸伤痕累累的样子;
可以是工地吃饭,工地休息,睡着了依然能看出一脸疲惫不堪的样子;
可以是为了上战线同疫魔抗衡,写下请战书,摁下红指印,而后向着武汉义无反顾逆行的样子……
若是指地,可以是“武汉”,坚挺、忍耐、奋争、顽强、勇敢……
要注意的是,无论“你”是指人,还是指“地”,都要注意你描述的是代表,是典型,是一个个强有力的“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