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688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化州一中高二级 线上测试(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0 页, 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美学特征可依据美学以系统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以求获得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一方面进行常规观察,采用分析和实验的客观方法;另一方面结合主观审美目的进行判断,回答好“为什么说汉字是美的”基本问题。结合研究目的可知,清晰性和一般性十分重要。清晰性要求简单明了,层次分明,易于青少年理解;一般性要求提取汉字美普遍的特征,才能广泛应用于书法教育教学设计。
  依照上述目的和方法,可以提炼出汉字三个层次的美学特征。
  自然美。古人言仓颉造字之初云:“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虽为传说,但汉字源于自然是可以考究的。因此,汉字从一产生就具有自然之美。古文字经历千年进化成为今天数目巨大、全面严谨的文字系统,依旧保留着汉字自然美的基本特性,如庄重、平衡、稳定、对称、匹配、流动等。现代汉字有音、有义、有形,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美,映衬着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架构美。汉字由笔画构建而成,即为架构。架构美的特征是元件规范、构造合理美观。汉字架构的元件是笔画,主要的笔画有横竖点撇捺等。最基本的要求是横平竖直点斜,撇捺有一定的弧度。构造合理美观则要求笔画的位置合适,排列穿插得当,左右上下部分匹配得体,使字体稳定均衡,重心居中,给人以舒适和美感。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架构。因此,美或不美,架构则起着核心的作用。如是,书写时只要把字“构”好,自然就美。
  形态美。汉字的形态美也是个性美或艺术美,是汉字和书法最高的个性与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书法家通过笔画、字形及章法等技艺,发挥个性和才华,形成独立的流派和作品。历代名家对书法有所评述,例如卫夫人的笔阵图对笔画进行了超然解说。“永字八法”的精细技艺、古今名家的各种字体,都拥有其独特的形态之美。形态美的美学研究更为复杂细腻,涉及审美对象和观察者的主观情趣、爱好、审美价值观等美学原理。
  汉字的三种美学特征共同蕴含在一幅书法作品里。它们可以有所偏重,但并不是孤立或者平行的。作为汉字美的三个层次,每一个较高的层次都建立在较低层次的基础之上。从而由低到高形成一个汉字的美学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中,自然美是基础,架构美是第二层,形态美是最高的艺术表现形式。
  汉字的美学三角形提供了一个评价书法作品的框架性程序。书法作品首先应该依次满足汉字美的第一、二层次的美学特征,然后才谈得上第三层次的美。
  (摘编自胡锡恒《汉字的美学三角形和现代书法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源于自然是可以考究的,现代汉字有音、有义、有形,这是一种自然美。
  B.书法家运用一定技艺、发挥个性而创作出的书法精品,体现了汉字的形态美。
  C.汉字的架构美是指汉字横竖点撇捺等这些主要笔画要规范,汉字的构造要合理美观。
  D.汉字的三种美学特征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平行的,它们构成了不同层次的美学三角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美学理论为前提,依据美学研究目的与方法,总结出汉字三种美学特征。
  B.文章最后两段在前面论述基础上进行理论层面的总结,对书法评价具有指导性。
  C.文章在论述汉字的三种美学特征时,都运用例证法,事例典型,充分论证分论点。
  D.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层进式,依次论述汉字三个层次的美学特征,结构清晰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的自然美、架构美和形态美能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设计中,意义鲜明突出。
  B.按照横平竖直点斜、撇捺有一定的弧度的特征写出的汉字就一定体现出架构美。
  C.卓越的书法家可以超越汉字审美的第一、二层次,径直进入第三层次——形态美。
  D.汉字的自然美、架构美和形态美是从美学的角度获得的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顶层设计。 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这次改革被视为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改革。
  迄今为止,已有三批新高考省份出台了改革方案。 2014 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