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3030字。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5月7日9:00一11 : 30]
  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个重要灾害。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如伤寒、天花、麻疹、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对完善卫生防疫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中国古人由于没有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防范意识,指导民众的抗疫实践,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治理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历史上,疫灾对人类各方面产生过巨大危害,主要因为它常常与水、旱、蝗等灾害叠加。
  B.受病原体不断进化等因素影响,虽然人类抗疫取得积极成效,但疫灾流行的威胁未彻底消除。
  C.古人对疫灾形成机理有困惑,官府对防控不作为,使古代大疫总伴随着人心惶怕,谣诼纷飞。
  D.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既有对医疗、民众、政府的实践意义,又有促进相关学科融合的理论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明确了何为疫灾,引出后文关于历史疫灾研究的当代意义的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从历史上疫灾对人类的危害与推动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C.文章先分析疫灾的历史影响,又论述了疫灾的当代意义,评古论今,立足当代,纵横开阖。
  D.对于历代疫灾研究的三个当代意义,文章都是先分析现象,然后由之得出结论,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此处的“大疫”指的就是由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疫灾。
  B.《伤寒杂病论》和《瘟疫论》的出现,说明疫灾固然带来了危害,也酝酿了进步的契机。
  C.疫病的传播与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有关,只要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就可以控制疫灾的发生。
  D.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是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疫灾研究也应该以学科融合为重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有关“云教育”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