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50字。
宁德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驽(nú)马 寇雠(chóu) 经传(zhuàn) 正恁(rèn)凝愁
B. 缄(jiān)縢 樯(qiáng)橹 蛟(jiāo)龙 人烟阜(fù)盛
C. 锱(zī)铢 班行(xíng) 窥(kuī)伺 越陌度阡(qiǎn)
D. 贻(yí)赠 骊(1ì)山 敕(chì)造 金块珠砾(1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字音,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本题:
A项,“恁”应读“nèn”;
B项,全对;
C项,“行”应读“háng”;
D项,“骊”应读“lí”;
故选B。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骐骥 擢用 锲而不舍 舸舰弥津
B. 谄媚 忤逆 俯仰默默 层峦耸翠
C. 修葺 跬步 趋之若骛 廊腰缦回
D. 懿范 靛青 鼎铛玉石 舞榭歌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本题:
A项全对;
B项全对;
C项“趋之若骛”中“骛”应改为“鹜”;
D项全对;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B. 人才选择去环境好、待遇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无可非议,这促使我们做好留住人才的体制改革,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
C. 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D. 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本题:
A项,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此处语境,陈述对象是“大自然”,所以,此处成语使用不正确;
B项,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此处语境是“人才选择去环境好、待遇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表明言行是合乎情理的,符合语境;
C项,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此处语境是“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听不进去,所以导致“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的结果,符合语境;
D项,一文不名:不占有一分钱,形容一个人创业时没有经济基础。此处语境是“马云创办阿里巴巴”,该成语用来修饰马云,符合语境;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 从今春开始,四川甘孜州自筹资金,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启动高中免费教育计划,上万学生因此受益。
C. 日前,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代际传承,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
D. 目前半导体、无线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仍然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产品,而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在韩国正迅速扩大。
【答案】B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