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0260字。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5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2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⑵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⑶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 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则关于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以远方亲友的殷勤致意,引发词人的凄伤哀怨。
  2. 按要求选择。(5分)
  ⑴ 政治老师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为题做一次讲座,以下哪一句是最不可能出现在这次讲座内容中的?(   )(2分)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 全班同学围绕“传言”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以下是某位同学的笔记:
  ①讨论“传言”应区分“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编造的“误导信息”。
  ②“传言”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③许多传言是后来被证实或部分证实的。
  ④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
  ⑤传言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制造舆论的手段。
  对这些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
  ○2
  ○1——○3 ○4
  ○5  
  B.
  ○1
  ○2     ○3 ○4
  ○3
  C.
  ○3
  ○2
  ○4          ○1
  ○5
  D.
  ○3        ○2
  ○1
  ○4        ○5
  二  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陈嘉映
  ①自然概念以人的日常生活为基准,科学概念则不受这种约束。对我们来说,火是热的,冰是冷的,但在科学话语中,冰同样包含热量。热量是由分子的运动规定的,而不以我们的感觉为基准。在日常话语中,地球是静止的,并以大地为参照规定了什么在动,什么静止不动。而在科学话语里,这个参照系被废除了。
  ②自然概念以经验为基准,而经验是互相交织的,与此相应,自然概念是互相渗透的。在我们的自然理解中,圆和圆满,正方和方正是联系在一起的,几何学的圆则通过定义和其他概念构成联系,洗净了圆这个自然概念的内容,和圆满、圆滑没有任何关系。
  ③在一个领域中最初发现的那些重要事实,通常并不只是一些新事实而已,它们改变了我们对该领域的基本看法,改变了我们的基本概念。即使我们用既有的语词来描述它们,这些语词的意义也不得不悄然改变。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事实,不仅是用我们既有的概念来描述一个新事实,空气和重量这些概念本身也经历了细微的转变。空气有了重量,不再是完全的无物、空无。重量本来是我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现在,这层约束被取消了,重量概念得到了自然的扩展,开始从感知向测量倾斜。
  ④有学者在对日常语汇和科学词汇做了系统研究之后,认为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概念来自日常概念。例如,“电子”一词今天的意义和最初的意义已大不相同,但“电子”一词前后的各种用法之间存在着“推理之链的联系”,正是这条连续的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