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800字。

  专题18《望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我们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有一副写人的对联这样写道:“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同学们,猜猜看,这副对联是在写谁?
  对,就是诗圣杜甫,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歌,所以并不陌生。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欣赏杜甫的《望岳》。          
  二、目标
  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3、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注释
  《望岳》:选自《杜诗详注》卷一。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
  岱宗:泰山。
  夫:语气词,无实意。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以南为鲁国。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割:分。
  曾:同“层”。
  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五、诗意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
  六、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望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这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遥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