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4890字。
绝密★启用前
湖北省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木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难题。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
B.马克思主义中专门阐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些思想全部存在于马克思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C.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能让不同的思想文化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D.直到今天,值得辨别和警惕的,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依然是左右大国间的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特色和思想文化的本源分析之前,文章开头先阐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关键原则和方向。
B.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鲜明地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是解决国际关系的矛盾。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国际秩序思想的对比,目的是突出其优越性,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B.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因此催化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C.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D.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难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如今,北斗系统闪耀浩瀚星空,织就天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中国智慧”。
北斗交通应用。600余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让交通监管部门有迹可循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危险驾驶、疲劳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