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740字。
专题三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考情探究】
考纲
要求 五年考情 常考题型
考点
年份 实词运用 虚词运用 成语运用 熟语运用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2019 2.B项,演绎 2.C项,而是 2.A项,娓娓道来
2.D项,喜闻乐见 选择题
2018 2.D项,观照 2.C项,关于 2.A项,络绎不绝
2.B项,跃然纸上
2017 2.A项,开启
2.B项,付与 2.C项,不管 2.D项,独一无二
2016 3.A项,甘之如饴
3.B项,亦庄亦谐
3.C项,言之凿凿 3.D项,竹筒倒豆子
2015 3.B项,结余 3.A项,何况 3.C项,息息相关
3.D项,蔚然成风
预测热度 ★★★★★ ★★★★★ ★★★★★ ★★
分析解读
1.近几年,浙江卷对词语的考查都集中在实词、虚词、成语和熟语上。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实词、虚词和成语和辨析是考查的重点。不过,2017—2019年的高考试题要求在一个材料中判断词语运用是否正确,这对命题者的试题命制工作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对实词、虚词、成语和熟语的考查皆有可能。正因如此,该考点会侧重在语境中考查,设置的语境也多与现实生活相关。
2.考查侧重点依旧会在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对象、搭配习惯等方面。熟语的考查可能在张冠李戴、望文生义、不分轻重、不辨色彩、不识谦敬等方面。
3.需要注意的是,对该专题内容的考查除在必考内容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外,在作文、语言表达类的主观题等题型中,也有所体现。预计2021年还会沿用这种考查方式。
【真题探秘】
【考点集训】
1.(2019宁波4月月考改编,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纵横家凭借机巧的言论,朝秦暮楚,取得了令世俗觊觎的高官厚禄,如公孙衍、苏秦等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有人说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大丈夫。孟子对此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人摇唇鼓舌以博上位,毫无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称得上是大丈夫?并提出了自己的“大丈夫”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孟子的这段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的光辉,两千多年来,鞭策豪杰,激励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精神支柱。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秦暮楚 B.觊觎 C.不以为然 D.鞭策
答案 B
2.(2019杭州4月质检改编,2,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落后是挨打,发展却挨骂。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多年来,外部对中国的发展,关注与猜疑并存,误读和误导皆有。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从未消歇。虽然中国一再声称没有侵略称霸的基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