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2050字。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題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苏教版兼容必修5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种文化现象的背后,其实都蕴藏着一种文化心理。国学越来越热,这表明,在现代化程度日渐提高的今天,传统文化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亲和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学热,并非简单的“复古读经”,它有着对思想意识、伦理道德、行为准则,以及美学、文学等诸多方面的诉求。国学,从广义上看,应该是指中国每个时代文化的主要潮流。国学大师钱穆认为国学包括每一代学术思想的主要潮流。推而广之,从文化的角度看,国学应该是每个时代的文化思想的主要潮流,如汉之经学、唐代佛学、宋明理学。
如何才能利用传统国学资源?这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中国文化史上不乏经验教训。早在晚清,中国的文化人就开始为“我手写我口”而努力,但进展相当缓慢,迟至1917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文言文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直到1920年以后,文言文才真正“无可奈何花落去”。扭转局面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关键点是官方制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胡适陈独秀等人与林纾、章士钊等人争执得未分胜负。1920年春教育部一声令下,从这一年的秋季起,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科书均改用白话文,反对方自动偃旗息鼓。因此,可以预料的是,只要给一个官方命令,说从某年某月起,“四书五经”必须进中小学教科书,义务教育必须开设经学史课程,那么,国学热就不只是热,而且很快就会开花结果。但话又说回来,国学热是一回事,新的国学范式的建立又是另一回事,二者不能划等号。
诚然,传统经典文化的大范围推广,离不开官方的政策,但良好的群众基础无疑为政策的顺利实范提供了许多便利。可以看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人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要高,文化机构和文化人相对要多,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对丰富;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相对较多,较迫切。
在倡导现代国学时,地域文化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湖湘文化一脉,颇具特色。从屈原到王夫之,再到曾国藩、毛泽东,它以其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折服世人,并以此成为世人关注和学习的典范。中国文化是以各区域文化为基础、集各区域文化而形成的,因此,在讨论现。代中国的国学时,不能忽视中国各个地区的文化特别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域文化。
对于创造新文化,学衡派有一个不错的口号,即“倡明国粹,融化新知”。平心而论,这应该是一个较妤的途径。新时代国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其范式出现之前,我们的确很难给其描绘出一个清晰的样子。可以肯定的是,它与传统国学有着源流关系,但它不是传统国学的复制和翻版,它有着创新之处,有着新时代的印痕,也就是说,复兴国学并非单纯的复古其中应该有发现、发掘和创造。
摘编自陈伟华《一代有一代之国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学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背后显示出的是人们对传统文化逐渐认可的心理。
B. 广义国学涵盖了每个时代的主要文化思潮,如汉代经学、唐代佛学、宋明理学等。
C. 现在的国学热包含了对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等,以及美学、文学等诸多方面的诉求。
D. 新时代国学的范式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描述出其外在表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先提出中心论题然后剖析国学热的现象及其本质再阐释国学的内涵。
B. 文章从官方政策、群众基础、地域文化等几个方面,论证现代普及国学的相关问题。
C. 文章作者陈述湖湘文化的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目的在提醒人们要将地域文化置于首位。
D. 文章结尾指出了复兴国学和传统国学的区别让人们对新时代国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虽然遇到很强的阻力,但是白话文最终得以普及,胡适等知识分子起了关键作用。
B. 如果国家规定中小学阶段必须学习“四书五经”,义务教育必须开设经学史课程,那么新的国学范式就会确立。
C. 要在大范围内推广传统经典文化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要比在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便利得多。
D. 新时代的国学不是传统国学的复制和翻版,应该有发现、发掘和创造,实现它的途径是“倡明国粹,融化新知”。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现在没有办法描述出其外在表现”错误。原文是说“我们的确很难给其描绘出一个清晰的样子”,并非“没有办法描述出其外在表现”。故选D。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全国吸毒人员年龄段百分比
[注]2017年,全国查获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19%,其中新发现人数同比下降29.3%。
(摘编自《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材料二:
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4种,国内已累计发现230余种,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改变形态包装,生产销售“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
在强力打压下,制毒活动不断从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特别是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