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5200字。

  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试高二语文必修⑤试题
  考生注意: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创造性也值得称道。它采用浅近文言,简捷明快,________,同时又具有历史感。而它的结构则在宏伟壮阔中,不失严密精巧。时间跨度之大、很多的人物形象、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罗贯中以刘勇集团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笔法________,叙述________。富于创造性的章回结构使各回能独立成篇,又能联合若干回构成一个情节单元,并勾连全书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种有主有次、________、曲折多变、前后连贯的小说形式,为后来的历史演义提供了宝责的借签。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雅俗共赏  千变万化  有条不紊  脉络分明
  B. 老少皆宜  千变万化  有条有理  爱憎分明
  C. 雅俗共赏  变幻莫测  有条有理  脉络分明
  D. 老少皆宜  变幻莫测  有条不紊  爱憎分明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订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简捷明快  勾连  前后连惯  借签
  B. 简洁明快  勾连  前后连贯  借鉴
  C. 简洁明快  钩联  前后连惯  借签
  D. 简捷明快  钩联  前后连贯  借鉴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B. 时间的跨度之大、事件头绪繁、人物形象多,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
  C. 小说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D. 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繁,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第一处,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老少皆宜:本义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根据前文“它采用浅近文言”,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三国演义》语言浅近,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应该选择“雅俗共赏”。
  第二处,千变万化,意思是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变幻莫测是指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变幻莫测多用于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此处形容《三国演义》笔法多变,不拘于一种,强调的是变化多,应该选择“千变万化”。
  第三处,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有条有理: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可用在说话、做事、作文方面;也可用在思维活动等方面。此处主语是“叙述”,强调的是《三国演义》叙述有条理,不紊乱,“有条不紊”和“有条有理”都适用。
  第四处,脉络分明:比喻有条有理或做事有条不紊。爱憎分明:形容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体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