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830字。
第12课 推荐作品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记一记
通假字
(1)前十有九年:
(2)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3)往往阳狂垢污:
(4)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答案:(1)通“又” (2)通“现”,显现 (3)通“佯”,假装 (4)通“叩”,询问
辨一辨
1.一词多义
(1)闻
①不与世相闻( )
②今已显闻( )
③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
④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⑤闻道有先后( )
(2)许
①引之长丈许( )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
③时人莫之许也( )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 )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
答案:(1)①动词,来往 ②名词,名声,名望 ③动词,听说 ④动词,闻名,出名 ⑤动词,懂得,理解
(2)①数词,表示约数 ②名词,处所,地方 ③动词,赞同,认可,相信 ④此,这样 ⑤期望
2.古今异义
(1)然终不遇
古义:
今义:没有遇到
(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
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
今义:丈夫的配偶
(4)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古义: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5)子灿见窗户皆闭
古义:
今义:窗子
(6)力请客
古义:
今义:请人吃饭、看戏等
答案:(1)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 (2)遗留下来的样子 (3)妻子儿女 (4)任职 (5)窗子和门 (6)请求客人
3.词类活用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不冠不袜:
(3)岁得帛千匹:
(4)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5)客奋椎左右击:
(6)闾里之侠皆宗之:
(7)故仇我:
(8)余既耸然异之:
(9)见方山子从两骑:
(10)亦足以富乐:
(11)则不快吾意:
答案:(1)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为食
(2)名词活用作动词,戴帽;穿袜 (3)名词作状语,每年
(4)名词作状语,从四面八方 (5)名词作状语,从左右两侧
(6)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宗,尊崇
(7)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仇敌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享乐富足
(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
4.文言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3)自谓一世豪士:
(4)鹊起于前:
(5)何为而在此:
(6)欲以此驰骋当世:
(7)亦足以富乐:
(8)见方山子从两骑:
(9)客不得已,与偕行:
(10)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11)然终不遇:
答案:(1)判断句,“……,……也”表判断
(2)判断句,“……也”表判断
(3)判断句,“谓”为判断词
(4)状语后置,应为“鹊于前起”
(5)宾语前置,“何为”应是“为何”
(6)省略句,“驰骋”后省略介词“于”
(7)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
(8)省略句,“见”前省略主语“余”
(9)省略句,“与”后省略“之”
(10)省略句,“河南”前省略“于”
(11)被动句,“不遇”,不被提拔重用
填一填
1.作者简介
(1)苏轼(见第6课苏轼介绍)
(2)魏禧(1624~1681),字 ,一字叔子,号 ,江西宁都县人。 时期散文家,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