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3640字。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常上网听音乐的人,对“国风音乐”这个词都不会陌生。国风音乐的主体元素,是一种曾被称为“古风歌曲”的小众音乐形式,其特征是混合了琵琶、古筝等传统民乐的配乐以及半文半白、意境典雅的歌词,受到部分年轻人的喜爱。这些年轻人自己写词、谱曲、放到网上传播,形成了一个青年音乐群体。后来,古风歌曲吸收融合了带有古典气质的流行音乐、民谣、世界音乐等音乐类型的部分特征,曲风更加多样,外延更加宽泛。于是,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渐渐都被统称为国风音乐。
  近年来,国风音乐正逐步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在人民大会堂上演的“结绳纪”国风音乐盛典,2016年在“鸟巢”举办的国风主题演唱会,可以说是国风音乐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以国风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越来越多,据统计每年不下500场。而在互联网上,国风音乐视频播放量节节攀升,仅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一个平台,就可实现每年1亿次以上;在抖音上,一个唢呐演奏者有几百万粉丝也不是什么稀罕事。2018年底,还出现了一档以国风音乐为卖点的选秀美综艺节目《国风美少年》。有专家判断:国风音乐已迎来真正的爆发,将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热点。
  在专业音乐人看来,国民音乐并非一个“音乐类别”,而更像是一种“音乐现象”。它并非凭空诞生,而是传统音乐元素和文化元素的一种现代转化。这一概念有很强的包容性,表现形式也十分多元。在内容上,既包括民族器乐,也包括流行歌曲;在音乐风格上,除了传统的五声音阶之外,亦可包含说唱、摇滚、民谣、电音等元素,能满足广大听众群体的不同口味。
  目前,国风音乐的受众主要是以“90后“00后”等年轻人为代表的观众群。对于他们来说,国风不只是音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态度。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几乎与国风音乐同时兴起的汉服热。如今,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着汉服的姑娘,美丽自信。而且她们不是为了某个特殊场合去装扮,就是作为日常服饰。还有以《大圣归来》《哪吒》为代表的国风动漫、占据视频网站横幅广告的古装影视剧、热度正在升高的国风舞蹈……甚至连时尚界都开始主打国风元素。可以观察到,这些小众圈层之间已出现”共融”趋势,如国风音乐歌手几乎成为各个动漫展览上的”标配”,从视觉和听觉上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中国审美气质的整体氛围。
  国风音乐的流行表明,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如今更加被重视、被需求。正如中央歌剧舞院首席作曲张渠所说“每个国家的民众都需要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风音乐的流行是一个必然趋势。”
  (摘编自周飞亚(“国风管乐”悄然流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古风歌曲是国风音乐的主体元素,起初只是通过网络在小范围内传播。
  B.“结绳纪”音乐会和“鸟巢”主题演唱会标志着国风音乐发展成了大众音乐。
  C.国风音乐是传统音乐元素和文化元素的现代表达,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D.对于年轻人来说,国风已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文章阐述了国风音乐兴起的特点、发展趋势等。
  B.第二段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国风音乐发展态势迅猛。
  C.第四段从国风音乐谈到国风服饰、国风动漫、国风舞蹈等,拓宽了文章内容。
  D.最后一段引用张渠的话,只是为了说明国风音乐流行的必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流行歌曲、世界音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后,被统称为国风音乐。
  B.从专业角度看,国风音乐不能算作一种新的音乐样式,只能算作一种音乐现象。
  C.国风音乐的爆发式发展离不开线下的音乐会、线上的视频以及影视媒体的推崇。
  D.国风音乐迎合了国人对民族音乐独特性的重视和需求心理,必然会成为民众认同的音乐符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样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但科学从来都不仅仅止步于想象。如今,一个名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