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002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2019.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有效方式,它们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基石。
从思维层面看,科学思维善于把复杂的世界概念化、明确化、单纯化。科学家能够从纷繁多变的客观现象中去寻找规律、发现本质、归纳概念。艺术思维则善于把现实世界形象化、模糊化、丰富化,艺术家喜欢用感性的方式捕捉现实的生动瞬间和个性差异,描绘生活的点点滴滴、精彩多样。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认识世界的关系就好比数码相机成像过程,科学思维犹如把丰富多彩的景色编码成简单的数字符号,记录在相机储存卡里面,看上去非常的简单枯燥,但它记载着纷繁生动的客观对象;而艺术思维犹如把内存卡里的数码符号转化为图片的形象化过程,它会让无生命的数字转化成有生命活力的充满美感的图象。
从艺术主题层面看,在当今的艺术创作中,科学元素如影随形。一是在科技时代,当代艺术家的视野有了很大的拓展,不论是航空航天、宇宙奥秘,还是基因细胞、微观世界;无论是机械动能,还是光学电子,科学领域的很多研究方向,已经成为艺术创作的题材和主题。同时,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很多研究成果,时时都会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无论是飞机、汽车还是家用电器,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人工智能,都成为艺术家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另外,科研领域的创新突破,成为艺术实验探索的动因和引领。文艺复兴绘画的突破,就是基于人类对透视学、解剖学的认识;印象派的兴起,也是基于人们对光学的研究和掌握;后现代艺术的出现,更是基于现代工业化兴起和现代科技的进步。
从艺术语言层面看,科技时代的艺术从表现方式与方法上有两大特征。一是将科技成果和最新技术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和载体,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形态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当今的艺术早已不仅承载于纸上、布上或墙上,它还存在于屏幕之中,光电之中,虚拟现实之中,高科技的手段已成为艺术家语言表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二是当代艺术创作有很多正在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的路径,来作为艺术创作和探索的方式。他们也像科学家一样,做田野调查、资料分析、材料实验,结构设计,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艺术表现的各种可能性,探索多种未知的领域。
从受众层面看,一方面科技让大众欣赏艺术有了更多的选择。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在岩石上、墓室里、墙壁上欣赏艺术;造纸术发明后,我们在纸上欣赏艺术;近现代人们在博物馆里欣赏高雅艺术,而当下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在电脑中、在手机上、在虚拟的空间里恣意欣赏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科技给艺术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艺术已不再是少数人把玩品鉴的奢侈品。随着印刷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画册、欣赏精准的复制品来感受艺术;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已成为通过网络以及各种新技术广泛及时传播的公共品,我们的手机、微信,以及我们身处的各种各样的空间都能以多种新奇的方式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艺术。
(选自《科学与艺术的当代关系》,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对于科学思维的简单枯燥,艺术思维表现现实世界的方式则更形象,更丰富。
B. 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科研成果也已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C. 科技的发展使高科技手段代替了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D. 科学技术弥补了艺术欣赏途径过于单一的缺陷,使大众欣赏艺术有了更多选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立足于科技时代,着重论述了科技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B. 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两种认识世界方式的异同。
C. 第三段列举文艺复兴等三个事例,意在说明科研领域的创新会引领艺术实验的探索。
D. 第五段论述科技既给人们欣赏艺术带来更多选择,也给艺术传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各具特点,二者结合可以使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更清晰,更美好。
B. 科技时代的艺术创作有了更丰富的媒介和载体,出现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形态。
C. 艺术家只有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路径,才能对多种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D. 当代艺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与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科学思维的简单枯燥”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科学思维犹如把丰富多彩的景色编码成简单的数字符号,记录在相机储存卡里面,看上去非常的简单枯燥,但它记载着纷繁生动的客观对象”可知,看上去简单枯燥,实际上是纷繁生动。
B项,依据原文“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很多研究成果,时时都会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无论是飞机、汽车还是家用电器,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人工智能,都成为艺术家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可以证明选项论述正确。
C项,“使高科技手段代替了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理解错误。原文“一是将科技成果和最新技术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和载体,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形态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当今的艺术早已不仅承载于纸上、布上或墙上”“二是当代艺术创作有很多正在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的路径,来作为艺术创作和探索的方式”,可见是拓宽了艺术创作的方法,但并没有“代替了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
D项,“弥补了艺术欣赏途径过于单一的缺陷”表述不当。原文“让大众欣赏艺术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原本的欣赏途经也并不单一,如“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在岩石上、墓室里、墙壁上欣赏艺术;造纸术发明后,我们在纸上欣赏艺术;近现代人们在博物馆里欣赏高雅艺术”,方式还是很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遥感卫星有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两种,前者携带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等遥感器,最大优点是分辨率高;后者携带合成孔径雷达等遥感器,最大优点是可以全天候工作。
对于采用光学成像的遥感卫星来讲,其运行轨道越高,空间分辨率就越低。所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通常运行在近地轨道,有时甚至采用临时性降低轨道高度的方法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