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790字。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任何文化都以时空认知为起点。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这个时间,是自然时间。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已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今天人们所“感知”的日期,就是一种全球约定的定义时间。定义时间在自然时间面前只是一个微量,但它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甲子,是世界时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定义。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天干源于纪日,地支源于一年十二个月,用日、月与地球的视运行关系来记述人类活动时间,就是甲子时间纪序的本质。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取时思想。
关于时间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理念永恒性的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不是运动,又不能脱离运动,是运动的数。伽利略指出,时间具有各向同性、均匀性和无限性。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一个整体的四维时空连续区。至此,时间在其永恒与无限的直观视界中,与运动、空间的同一性本质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定。而研究者发现,甲子既定义了时间与运动的同一性,也定义了时间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同时又定义了时空一体性。细究甲子的定义内涵,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对时间本质的描述非常一致。
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不同的生存模式,从而也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及价值选择。时间文化的形成,同样受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路径的影响;这种不同的时间文化又会“反哺”于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文化效应。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正是由此,时空与运动才成为当代科学最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引发了新一轮宇宙时空探索的科学时尚。可以说,当今科学主宰世界的文化潮流,其起点就是“时间” 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把人“放大”到与天地齐一,天地的存在与人事的价值目标相互统一。这种与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正源于古代中国长期持续存在的宗法血缘共同体的历史实践。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天由最初的外在实体逐渐转向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性存在,这培育和预设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
(摘编自肖世洪《甲子对时间本质的定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定义时间最初是用来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的,是人类在自然世界范围内应用,时至今日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B. 我国最迟在商代,已经完备采用甲子作为确定的时间记述系统,这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
C. 西方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历经千年不断的演进,形成了具有科学权威性的时间观念。
D. 价值选择路径会影响时间文化的形成,而不同的时间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效应。
2. 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区分了自然时间和定义时间,并以定义时间为立论的基础展开进一步论证。
B. 文章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逐层深入,结构严谨。
C.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指出甲子体现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的时间观念非常一致。
D. 文章在围绕时间文化展开论述时,指出了中西方时间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时间在宇宙形成之初并不存在,这是依据宇宙大爆炸学说而得出的基本观点。
B. 甲子纪序客观摹写了自然时间关系,甲子属于定义时间,也同时属于自然时间范围内。
C. 西方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的关注,是为了建立近代科学体系和经典力学时空观。
D. “天人合一”观念把人“放大”到与天地齐一,其所培育和预设的特有时间观念,可以“反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文化生活。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A项,偷换概念,“是人类在自然世界范围内应用”错误,原文第一段是“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曲解文意,“依次讨论”错误,原文第一、二段讨论了甲子纪序的定义内涵和本质,第三段涉及“文化效应”,且第三段并未讨论“甲子纪序”所形成的文化效应。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自然时间在宇宙形成之初并不存在”错误,原文第一段“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
C项,“是为了”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直接导致了……并为……提供了条件”,选项将结果当作目的。
D项,根据原文第三段,“这种不同的时间文化又会‘反哺’于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文化效应”。但选项是,可以“反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文化效应不同于文化生活,文化效应是是一种文化上的科学现象。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按照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中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减贫南南合作,为全球范围内实现减贫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2015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