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陈延斌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丁放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陈延斌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程方平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葛剑雄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韩浩月作品精选精练.doc
陈延斌作品精选精练
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基本内核的伦理型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家训文化以别具特色的教化方式保证了传统社会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文明进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谈及撰写家训初衷时指出:“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正是由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代与代之间的血缘亲情,家长的训谕比起他人教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易于通过熏陶濡染使之入耳入心。
家规族训规约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齐家睦族是社会得以治理与维持稳定和谐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家训文化最基本的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教化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出品德高洁、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名臣贤士,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巩固。可以说,家规族训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
传统家训文化推进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和社会化,加速了儒学的传播。虽然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宣布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然而由于社会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语意深刻玄奥的儒家典籍传播受到了很大制约。家训教化则不然,由于家长、族长撰写和订立家规族训的宗旨是教化、规范家人子弟,为便于他们理解接受,在语言上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词句。特别是宋明以来许多世家大族竞相刊行本族家训及历代名士家训文献,通过家训载体使儒学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此外,有些家训著作还被作为私塾蒙馆对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譬如,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仅五百余字,但言约义丰,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阐述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被尊为“治家之经”。由于它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清代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流传甚广。
家训教化助推了优秀家风的营造和传承。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化,而优秀家风的培育离不开家训文化的滋养。北宋司马光以《家范》《训俭示康》等家训,倡导“谨守礼法”和“德教为先”的治家之道,“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他嘱咐儿子“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在司马光家训的影响下,司马家族虽世代贵胄,却勤俭持家、和待乡曲,其家风一直为时人称誉。被朱元璋誉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家族,以其家训《郑氏规范》治家教子,告诫子孙“倘有出仕者,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在这种家风影响下,该家族出仕做官者达173人,无一人因贪赃枉法被处置。 (选自陈延斌《家风家训:轨物范世的生动教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家训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它把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内核,对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B.家规族训是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衔接和调节着国家法,对家庭宗族、社会秩序以及国家统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C.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书由格言警句和韵语构成,蕴含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是其流传甚广的基本条件。
D.家训文化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借助特定的伦理道德准则,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进而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推说:“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指出了在某些方面师友对孩子的作用未必超过孩子的家庭成员。
B.文章用颜之推、朱柏庐、司马光所在家族及浦江郑氏家族的成功来说明传统家训在家国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C.文章从个人与家族、家与国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用道理和实例阐述了传统家训的重要文化价值。
D.文章先对传统家训文化进行了整体论述,然后从不同角度分述其作用,多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同构可谓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齐家睦族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B.中国自古以来,世家大族主动刊行本族家训和历代名士家训文献,反映了世家大族重视家训文化和积极普及儒学的观念。
……
韩浩月作品精选精练
中国版《深夜食堂》为何屡屡失败
韩浩月
①家辉导演并主演的《深夜食堂》公映,上映两天后豆瓣评分5.5分,这个分数并不理想,但对比2017年黄磊主演的电视剧版2.8分的评分,已经算是进步了一点点。虽然翻拍经常让国产影视剧“翻车”,但国产《深夜食堂》的失败,还不全是翻拍的过程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中国与日本在饮食文化、夜生活乃至精神层面,实在有着不小的差异。
②梁家辉为他这部电影下了很大的功夫,刘涛、邓超、彭于晏等明星纷纷加盟,但强大的明星阵容,有时候真的不比朴素的故事更吸引人,当梁家辉以当年黄磊的扮相亮相于银幕时,就注定了这部影片的败局。原版《深夜食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来的高仿版本也会成功,翻拍借用原片名是没问题的,但脱离当下人的生存情境,生硬地向原作靠拢,只能做出“炒剩饭"的味道。
③在对待吃这一方面,中国和日本是不一样的。中国人面对美食,是欢乐甚至有着狂欢态度的,从“民以食为天”到“人是铁,饭是钢”,再到“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在我们的社会心理乃至流行文化当中,“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尤其是作为有着饥饿经验的民族,已经把吃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拍摄饮食题材的中国故事,如果脱离了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总会给人以隔靴搔痒的感觉。
④原版的《深夜食堂》,传递出来的感觉与氛围,是走向欢乐的背面的,观众看到的是人的孤独与寂寞。中国人的晚饭是正餐,喜欢入大碗九大件,哪怕深夜宵夜,往往也喜欢呼朋唤友,推杯换盏。而日本人在面对食物时,很少有饕餮的快感,起码体现在《深夜食堂》里,一碗米饭一份面,仿佛都可以用来隐藏心事。
⑤中国观众喜欢日本版的《深夜食堂》,在于这个故事成功地将中国人对日本人生活的想象落到了画面之上,《深夜食堂》提供了一个村上春树、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之外的日本景象,也弥补了宫崎骏、手冢治虫、鸟山明等动漫大师所不曾描绘的日本B面。《深夜食堂》所刻画的人物充满感伤与落寞,恰恰也是中国都市人真实存在却不愿意公开承认的一种情绪,《深夜食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客观上有了借他人酒杯说自已块垒的效果。
⑥那为什么黄磊与梁家辉的翻拍都遭遇了滑铁卢?这要从影视作品的创意特征谈起,影视故事的看点与卖点,均在于给观众提供陌生化的新奇体验,正是出于对新故事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影视作品的魅力才能持续到今天而不衰。而国产版《深夜食堂》,由于翻拍的是一个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对场景与人物装扮的刻意模仿,首先就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厌倦,其次,硬要往一张张中国面孔中装入异国情调,凭空产出了一种虚假与造作感,即便翻拍作品努力地让故事本土化,但由于外在的“皮囊”过于松垮与陈旧,使得观众对本土化的故事也失去了兴趣。
⑦中国城市的夜晚什么样?在《凌晨四点的北京》《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等刷屏文章中都有过描述,都曾真实地把夜晚中都市人的面孔呈现了出来。中国的深夜食堂,不缺喝醉的人、不想回家的人、有故事的人,只是,他们的故事不适合用日本版的《深夜食堂》来盛装,而需要去除多余的形式、伪装的姿态、刻意的“小资”,直面都市人在深夜裸露的灵魂,胜过一切外在的、重复的、山寨式的表达。
⑧故事往往是在人自发聚集的过程中出现的,“深夜食堂”产生不了那么多故事,这个单一的招牌没法涵盖人在夜晚时的千姿百态,所以,翻拍《深夜食堂》的尝试,到梁家辉这里时真该彻底结束了,影视人要走出夜生活的“食堂”情结,去深处挖掘更好的故事。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强大的明星阵容有时真的不比朴素的故事更吸引人,翻拍不能脱离当下人的生存情境,生硬地向原作靠拢。
B. 翻拍经常让国产影视剧“翻车”,主要是翻拍的过程出了问题,国产《深夜食堂》屡屡失败也是如此。
C. 影视作品的创意特征在于给观众提供陌生化的新奇体验,而不是对场景与人物装扮的刻意模仿。
D. 对日本人生活的想象能落到画面之上,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是日本版《深夜食堂》被中国观众喜欢的重要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交代了中国版《深夜食堂》失败的原因,引起下文关于中国与日本在饮食文化、夜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