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890字。
2020年普通高考(天津卷)适应性测试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晚央视一套8时,《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将诞生最终的冠军。(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一百余位诗词达人、十场擂台赛的激烈角逐,将带领全国电视观众完成一次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相较于去年,节目几处升级效果很好。首先是内容有所拓展。入选节目的诗词从中国诗歌的( )《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 )、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观众品读文化、寻根中国。
其次,赛制上的升级也成为一大亮点,增设了具有“一对一”对抗特点的“飞花令”环节。“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场上选手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______________。《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永言。”这也是中国人喜欢作诗、痴迷诗歌的根本原因。“飞花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朝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谓的“即席作歌”的饮酒风俗。魏晋时,名士四十余人,丁会稽山阴的兰亭“流觞曲水”,抒展抱负,众人所作的诗篇会年成果,促成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而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如诗不成,罚你金谷酒数”,就是“当筵歌诗”的最好例证。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秉承 源头 耳熟能详
B. 继承 源流 耳熟能详
C. 秉承 源流 耳濡目染
D. 继承 源头 耳濡目染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不仅考查诗词储备,更是对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B. 这不仅是对诗词储备的考查,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
C. 这不仅考查诗词储备,更考查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D. 这不仅是对诗词储备的考查,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前人有“六义”的说法,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
B. 《尚书》,原名为《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被列为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四书五经”的“四书”之一。
C.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写的《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 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盛行于两宋,代表词人有柳永、苏轼、辛弃疾等。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秉承:指接受,承接,按(命令或指示]办事或处理问题。继承: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等),泛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后人继续做前人遗留下来的事业。结合“宗旨”分析,用“秉承”。
源头:意思是水发源处,比喻事物 本源。源流:水源和水流,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结合“中国诗歌的”“《诗经》”分析,选用“源头”。
耳熟能详:释义为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的复述出来。耳濡目染: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修饰“诗词”,选用“耳熟能详”。
故选A。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