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470字。
江苏省苏锡常镇2020年高三语文二模一卷与附加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共4题;共12分)
1. ( 3分 )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 , 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 、语焉不详的遗憾。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 。
A. 切中肯綮 一鳞半爪 推陈出新 B. 高屋建瓴 雪泥鸿爪 推陈出新
C. 高屋建瓴 一鳞半爪 革故鼎新 D. 切中肯綮 雪泥鸿爪 革故鼎新
【答案】 A
【解析】【分析】切中肯綮: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有全局性思维。
第一个空,根据“寥寥数语”“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可见不可能是“全局思维”,可排除“高屋建瓴”,故选“切中肯綮”。排除B、C两项。
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雪泥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第二个空,根据“语焉不详的遗憾”可知,强调“零星碎片”,故选“一鳞半爪”。排除D选项。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第三个空,根据“古为今用”可知,不是“除去旧的,建立新的”,而是“批判地继承”,故选“推陈出新”。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 ( 3分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小说家作为时代的喉舌,担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使命。 , , 。 , , 。而优秀的作品正是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真的启示、善的教育的同时,也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熔铸于其中。
①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
②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敏感地关注人类命运
③以独特的视角去反映客观事物
④因而思想比普通人更敏锐、超前、博大、深邃
⑤思考人类的发展和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
⑥综合地、整体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
A. ①③⑤②⑥④ B. ①⑥③②⑤④ C. ②③⑤①④⑥ D. ②⑤④①③⑥
【答案】 D
【解析】【分析】这段话的大意是小说家作为时代的喉舌,担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使命。根据材料的第一句,可以看出②最衔接,“敏感地关注人类命运”和“思考人类的发展和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因而思想比普通人更敏锐、超前、博大、深邃”是因果关系,应该是⑤④.“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以独特的视角去反映客观事物”“综合地、整体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这三句话强调“理性认识”,应是①③⑥.所以应是②⑤④①③⑥。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句子排序答题技巧: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