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650字,答案扫描。

  内江天立高中2020年春季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分值: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工智能算法的传统通常有两个:一是符号认知主义,主张智能行为依赖于符号操作,通过基于符 号表征的计算可实现推理、决策,甚至情感活动,如早期的专家系统;二是联结主义,认为通过大量底 层简单的“激活单元”相互交织可在高层自发涌现出复杂的智能行为,这一传统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代 表。阿尔法围棋的成功研究主要得益于后一种传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实现算法的突破。 以复杂性视角观之,目前的智能算法有一个突出特质——涌现性,即智能是一种由算法底层的简 单规则生成的复杂行为,智能并不由预定的算法前提决定。游戏棋局的最终输赢是一种涌现,不是依靠 单次行为的累加,而是算法演化系列的整体取胜。阿尔法围棋有一些令顶尖职业棋手难以理解的“昏 招”,可这些昏招最终成了取胜的“神之一手”。这表明“招数系列”比“某一招”更有意义。在伦 理上,涌现性特质揭示出智能算法具有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特征;智能算法行为不是边界清晰的单个行
  为,而是集体行为的演化,其行为效果既不由“某一”行为决定,亦不由其前提完全决定。 智能算法的另一个特质是算法的自主性。阿尔法围棋一代曾依据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棋谱,对弈了 3
  000 万盘棋,二代强化了自我学习能力。如果智能算法的自主性意味着机器是某类主动的、自我进化的 “生命”,那么我们是否能说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决定的“主体”?以算法的 观念来看,理性传统所认可的“主体”是一个能够协调个体自身复杂行为的中心控制单元,它担负该个 体所有信息的整合和全部行为的控制。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弱人工智能,则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 统的主体观念。弱人工智能的自主性是智能行为的自组织性,机器算法会在没有人类程序员的干预下 自发学习,自动处理问题。
  2015 年,有人在使用“自动驾驶”模式时遭遇车祸,历经十个多月的调查,最终归责为驾驶员过于 信任人工智能,手没握住方向盘,人工智能得以免责。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必会让我们完全摆脱方向 盘。智能驾驶系统由厂商的机器人制造,其算法不断自我进化,无缝嵌入庞大的物联网中,行进于更多 智能体交互的开放环境,并与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不断自我演化的复杂算法整体。在这一整体中,厂 商、机器人、使用者、众多智能体等都是造就整体的个体,但并不存在对整体负责的“主体”,此时我
  们在伦理上可能面临根本的挑战:智能行为既不遵循行为与效果之间的直接对应,也不遵循行为与主 体之间的必然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一个恰当的道德判定?
  (摘编自刘劲杨《人工智能算法的复杂性特质及伦理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基于符号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这两个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最终得以实现。
  B.无论是“某一”行为,还是预定的算法前提,都不能决定智能算法的行为效果。
  C.弱人工智能有一个中心控制单元,它担负了所有信息的整合和全部行为的控制。
  D.既然智能驾驶系统不存在对整体负责的“主体”,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则无须追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比较两种智能算法传统的异同,分析了阿尔法围棋获胜的原因。
  B.阿尔法围棋“昏招”成了取胜的“神之一手”,是算法演化系列整体取胜的例证。
  C.算法的自主性意味着机器是某种“生命”体,这是文章对“主体”进行辨析的前提。
  D.文章重点分析智能算法的两个特质,指出在人工智能上我们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没有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联结主义传统,阿尔法围棋就未必会有算法上的突破。
  B.弱人工智能不是理性传统所认可的“主体”,它具有自主性,能够自动处理问题。
  C.智能驾驶系统的算法只有处于众多智能体交互的开放环境之中,才能不断地自我进化。
  D.智能行为与效果不直接对应、与主体无必然联系,但是我们还要对它做道德判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被称为“5G 元年”,而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向 5G 的“冲刺”中占据了先机。以“大带宽,
  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为特征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究竟会带来哪些变化? 技术改变世界。技术被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向前发展,而技术发展又为应用升级提供
  可能,激励开发者创造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因此,“要以发展、前瞻的视角看待 5G 的可能性”。
  5G 技术在生活层面的应用最易被大众感知。“最大的变化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