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80字。
上海市杨浦区2020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20年5月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2)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七则》)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两种旋律、音色交错出现的诗句是“ , ”。
【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楼船夜雪瓜洲渡(重点字:渡),陆游
(2)曲肱而枕之(重点字:肱)
(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重点字:嘈)
【点评】《琵琶行》中的名句辑录: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④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按要求选择。(5分)
(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同学们在家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对联社的同学引名联以共勉,其中最恰当的一联是( )。(2分)
A.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
B.厚性情,薄嗜欲;直心思,曲文章。
C.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D.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要求掌握对联式仿写。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同,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
【解答】A.诗句是说虽然不高兴,但是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不乐”和题干“同学们在家积极参与线上学习”不符。
B.诗句是说做人要性情忠厚,要看淡欲望;做人要正直,写文章要曲折有致。诗句是谈做人的节操,和网课互相勉励无关。
C.诗句是说天下最美的景观是书,天下最好吃的是菜根,诗句是说书的好处,谈做人要朴素,和网课互相勉励无关。
D.诗句是说不愿意浪费时间招待客人谈无聊的话题,有没有见过的书一定邀在座的欣赏,是勉励学习的诗句。
故选:D。
【点评】做对联题必须要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了解常规的对子,了解对联的基本原则,并且也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化文学常识。对对联时,需要切合题目要求,针对具体场景,积累足够的同义词反义词使用,学会捕捉生活中相关或相对的事物。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因为我们从过去几代人那里继承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被包裹在文化里。人类进化的目的 , , , 。不过,环境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物理层面。文化的快速变化正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产生巨大影响。
①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环境相同情景中
②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独自解决问题
③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积累知识
④不是通过集体合作快速解决问题
A.②④③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分析】该题考查排序,高考能力层级为:E.排序题可以先把握基本内容,然后初步分层归类,再进行连缀排序,最后检查调整,确定顺序,排除法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办法。
【解答】该段文字阐述文化在进化中的意义。常规的语言习惯是先否定后肯定,所以②④排在前面,并且应该是从“个人”到“集体”,所以②④排在一起。③①两句构成递进关系,所以排在一起。
故选:A。
【点评】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变通的艺术
余光中
①“东是东,西是西,东西永古不相期!”诗人吉卜林早就说过。但做翻译工作的人,不相信东方和西方不能在翻译里相遇。调侃翻译的妙语很多。有人说:“翻译即叛逆。”有人说:“翻译是出卖原诗。”有人说:“翻译文字忠者不美,美者不忠。”
②我则认为,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多让一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译者自己的修养了。
③翻译既然是移花接木的事情,翻译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自然难与作家相提并论。主要的原因,是译者笼罩在原作者的阴影之中,译好了,光荣归于原作,译坏了,罪在译者。除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