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300字。
四川省2020届高中毕业班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战胜人类顶尖围棋高手的AlphaGo,到自动驾驶,我们正在见证人工智能在智商领域产生的突破。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浪潮也在人类过去特有的情感领域取得突破。一直以来,人们坚信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断言人工智能不可能习得这种特质。然而,人们实际上从未认真地论证过:艺术,果真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吗?
人们普遍认为,艺术创作之所以为人类独有,不仅仅出于技艺的娴熟,更因为人类有完整的人生经历。创作者的生平际遇越丰富,他的创作就可能越深厚,作品越能够与创作者有机联系在一起。人工智能显然没有人生经历。
然而,这种论证存在瑕疵,科学家们据此提出“失忆者假说”。假设一个人类失忆者在医院中突然醒来,他只能依靠过往的日记、音视频资料等,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二次补充复原。在这种情况下,“生平际遇”于他只是一个有限的数据集,既不真实,也很有限。那么,这个失忆者是否还算是一个有资格的创作主体?
“失忆者假说”对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具有关键价值。因为对于一个尝试艺术创作的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它的境况与上述人类失忆者的境况极为相似。这个假说使我们能够通过知识图谱构建,去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虚构的人生经历,而不必拘泥于这“经历”是否有限。当今大数据爆发,为人工智能提供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食粮。过去站在每个人类个体角度看来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人工智能而言,变得不再那么罕见。人们的经历总是或多或少重合的,通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去推定并补全一个有限的集合。例如,在中央美院最近举行的一场画展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一次创造了7个有完整的人生背景人工智能画家:有的曾师从柯罗,并在北非度过人生大部分时光;有的经历了 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鼠疫流行和世俗时尚;有的拥有完整的父母背景和对他们人生经历的传承……结果是,观众不仅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画家丰富的人生背景,并且能够观察到7位画家各自作品的一致性——与人类一样,这些画家并非随机地创作,而是能够将同样的人生与情感贯穿在生成的每一幅作品中。观众能够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人生”之中。
今天,科学家们正尝试为人工智能赋予创作能力。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其重点并不在于创作者本身的表达,而在于这种表达能否激发观众的体悟。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尝试中,我们对许多突破性进展感到欣喜,例如通过建模,我们有机会为许多人类艺术家保留他们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并辅助他们延长创作时期的长度;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学习,我们有机会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我们甚至有望通过融合不同艺术家的 技法,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唯一令科学家沮丧的是,尽管观众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 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或有所感悟,但这些创作者自己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我们做不到,也无意于去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
(节选自李笛《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虽然在智商和情感领城产生了突破,但还无法进行绘画之类的人类艺术创作。
B.艺术创作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原因是,人类拥有完整的人生经历,这是人工智能所缺乏的。
C.“失忆者假说”为人工智能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是人工智进行艺术创作的理论基础。
D.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保留艺术家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让逝去的艺术家“复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人工智能能否进行艺术创作”的问题,先质疑了传统观点,再介绍了该领域已取得的进展。
B.文章二、三两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法,阐述了“失忆者假说”对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具有关键价值。
C.以中央美院画展上的人工智能画家作品为例,证明了虚构人生经历能帮助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
D.文章最后一段基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的关系,提出“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的生平际遇愈加丰富,人生经历愈加独特,他就能创作出愈加深厚的艺术作品。
B.人的经历存在着一些类似, 因此人工智能可以借此去推定并补全一个虚构的人生经历。
人们可从基于不同人生背景创造的人工智能画家的作品中,观察到其与真实画家作品的相同之处。
D.由于人工智能缺乏自我意识,人工智能创作者还无法从自己的作品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全球新兴电影市场特别是中国等亚洲电影市场的带动下,金球电影市场近年来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统计数据晶示,2018年,全球电影票房达41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票房收入排名世界第二。
2018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达到60079块,同比增长18%,增长率超过电影票房(9%)以及观影人次(6%)的同期增速,导致单银幕产出、平均上座率持续下滑。预计越来越多的影院。院线会承受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影院整合势在必行。来来,满足部分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