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900字。
语文试卷
命题人:骆静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页,第II卷-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择题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l.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地方。并将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针砭 (biān)    筵席 (yàn)     采撷 (xié)      咬文嚼字(jiáo)
B、忤逆(wǔ)      号召(zhāo)     悲恸(tòng)      屏除杂念(bǐng)
C、沼泽(zhǎo)    羞赧(nǎn)      果脯 (fǔ)       有恃无恐(shì)
D、碑贴(tiè)      罹难 (lí)       贮存 (chú)     别出机杼(z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慰藉  风烛残年  烟蔼纷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嫡传  教悌之义  野有饿殍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C、诡谲  暗然失色  荒诞无稽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D、气馁  至高无上  墨守成规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一组是
①在漫长的历史征途中,人类许多文明成果被岁月的风尘         了。
②2008北京奥运组委会负责人日前表示,将         前几届奥运会在安全保护方面的做法,邀请更多的国家参与奥运会保卫工作。
③小人物万户是以他在人类中第一个尝试飞离地球的举动而与那些大人物齐名的,所以人们纪念他的原因         是他的创举,         是他代表着人类第一次的勇气。
A、湮没  沿续  与其说/不如说    B、淹没  沿续  不仅/而且
C、湮没  继承  不仅/而且        D、淹没  继承  与其说/不如说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巴基斯坦强震发生后,伊斯兰堡至少经受了14次余震,大批受惊民众纷纷逃出家园,万人空巷,汽车和房屋的警报器更是响成一片。
B、东海地区不仅事关我国的能源大计,也与国家主权休戚相关,因此,虽然日本一再在东海地区滋生事端,我们决不能退让。
C、政府是依法谋求和维护社会正义的,舍此而役使群众,为少数人谋私利,或越俎代庖,管些不该管的事,那就是不务正业乃至擅权乱法。
D、梁子湖螃蟹遭抢注,起先鄂州人还不以为然,只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今天,他们才意识到品牌竞争的重要。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和归元寺、宝通禅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四大佛教寺庙的古德寺,独有上塔下寺风格,整个建筑融合印缅佛寺、中国古典建筑、古希腊神庙的柱廊、伊斯兰清真寺建筑等于一体。
B、为了达到强力宣传《京华烟云》的作用,央视破天荒在晚间黄金时段,利用广告时间播放3分钟由赵薇主唱的主题曲MV。
C、保守的英国人在生活压力面前,居然会首选看恐怖片来缓解负担,这是一种让压力爆炸的极端减压方式。
D、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今后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中珠峰的高度是多少呢?即日起珠峰新高程数据8844.43米,将开始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公开出版的地图、教材及社会公众活动中使用。
B、“鲁、郭、茅、巴、老、曹”,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之父。随着巴金的去世,中国文坛最后一位父的形象远去了。
C、球员在规定的场合不能再穿短裤、T恤衫;不能戴项链、耳垂;室内不准戴太阳镜,除了在车上飞机上、或者在球队更衣室之外,不得戴耳机,这是NBA新赛季采用的着装规定。
D、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讳举例·序》)。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续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如果说世界华语网络文学诞生于海外学子的家国之思,中国本土的网络文学则生成于众声喧哗的BBS——一批较早稔熟网络技术的年轻学子用指头打造出一个数字载体的文学乾坤。由于网络契合了文学的自由本性,网民的游戏心态又切中文学的娱乐因子,因而文学走进网络或网络介入文学,自然就有了本体论的逻辑依据。 
中国加入internet后,创生于海外的文学网站“新语丝”、“橄榄树”、“花招”等迅速挺进中国本土,促使我国的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96年“网络文学”一词正式进入纸介传播媒体,1997年美籍华人朱威廉在上海创立了“世界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从此,迎来了网络与文学的“蜜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