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21580字。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走在空旷的田野上,我们聒(guō)噪得像一群麻雀。太阳照耀着大地,也照耀着稗草。在这样的天地中,我们重获纯净与澄澈,于是整个下午的阴霾(mái)烟销云散。
  B.如果我们虔诚地反观自照,便会发现另一个宇宙。数以亿计的小光点溯(sù)流而上,奋力在深沉黑阒(qù)的苍穹中泅泳,然后,众星寂灭,剩下那唯一着陆的光体。
  C.黄粱一梦,虽有富贵荣华的幻象,却实在隐射的是现实中的身无长(zhǎng)物,和古希腊国王的得偿所愿、天从人愿相比,其间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D.关于时间的譬(pì)喻,最高屋建瓴(lǐng)也最举重若轻的,莫过于先哲孔子。他伫立于大河之畔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概叹,开创了人类以不可逆转的概念揣测时间的先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A.“烟销云散”中的“销”应改作“消”。
  B.正确。
  C.“身无长物”中的“长”应读作“cháng”。
  D.“高屋建瓴”中的“瓴”应读作“líng”,“概叹”的“概”应改作“慨”。
  故选:B。
  【点评】字音易读错的情况:
  (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ào”不读“xiào”,“恪守”的恪读“kè”不读“gè”,“缕”读“lǚ”而不读“lǒu”,“咯血”的“咯”读“kǎ”,不读“kè”等。
  (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èn”,后者读“jiū”,两者容易混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天、地、人是个三角关系。在人世间,放眼看,以人为主,天地只是人活动的空间,正如今天人们爱说的“平台”,[甲]而且经验告诉人们,个体是渺小的,相对于天地,只是沧海一粟,而天和地在时间流程中则是天长地久的。“与天地同寿”,只是人们的想象,是人们虚拟的颂词。
  [乙]白居易说“天长地久有时尽”,也只是为了烘托“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科学家承认,虽“天长地久”却终有尽期,但那也跟追溯地球以至宇宙的形成一样,是将长期延续下去的研究课题。
  这个天,不但从物理学的意义上,成了浩渺和永恒的象征,而且与“厚德载物”的地一起,成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德示范。[丙]一个天道,一个地道——现在“地道”成了形容真诚无欺的日用俗语,曰:“这个人办事、对人都很地道。”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且     B.沧海一粟     C.颂词     D.浩渺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如果是关联词则需要结合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标点的用法和常见误区,然后要结合句子、短语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是否使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荡气回肠的乐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以和谐的艺术感悟力和息息相通的审美感受力,以及对那个激情似海的年代的社会感动力,珠联璧合地完成了代表一个时代音响的歌曲。
  B.我市文化旅游部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等省市重大部署为重点,谋划契合个性化、满足高品质需求的文旅精品项目,打造一批既有“亮点”又有“卖点”的好产品。
  C.根据目标,宁波要用3年左右时间,全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破解在重要领域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宁波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D.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于与其他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形成合力,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环境保护税的立法,也增强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