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890字。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4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感叹网络神奇的创造能力。一个个线下还呆头木脑的宅男,一旦登录上线,大脑的运转立刻加速数百倍,杀魔斗怪勇往直前,插科打诨无所不能……甚至创造出像“屌丝”这般让鲁迅再世也目瞪口呆的词汇。
“屌丝”是“苦B青年”的自称,又称“吊丝”。寻踪溯源,这个词起源于百度“雷霆三巨头吧”对“李毅吧”球迷的恶搞。后来其中蕴含的无奈与自嘲意味被“发扬光大”,成为流行的亚文化现象。
如果要画像的话,“屌丝”基本上就是“小人物”的镜像:他们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他们也渴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不满于无聊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推敲起来,这样的心态不但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甚至能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找到些许痕迹。因为有了广泛共鸣,所以“屌丝”能迅速爆红,连最有名的德国系列喜剧《炸弹妞》引进到中国,也赶时髦翻译成了《屌丝女士》。
“屌丝”一般都是农村家庭或城市底层小市民家庭出身,有的十二载寒窗考上大学。等真正工作后却发现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很是得不偿失;有的初中辍学,进城务工,或成了发廊师傅,或成了网吧网管,在城市的繁华之中分得一杯苦羹;有的是无业游民,但是自己不愿承认,网上以“自由职业者”自居。
与“屌丝”血缘较近的词汇是“蚁族”,即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者”,群体虽然庞大,可往往不为关注。但和“屌丝”的自我放弃比起来,“蚁族”更多一些默默奋斗、自强不息的特质。
从精神层面解构,“屌丝”看来很像新时代的阿Q,但两者也不完全相同。首先,阿Q是文学巨匠鲁迅以一己之力创造的,“屌丝”则是网络群体狂欢的结果;其次。阿Q最重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梦想“银盔银甲”,还有“同去同去”的 “革命”行动,而“屌丝”明显更逆来顺受,大多数时候都在堂而皇之“比惨”。在他们一生的反义词“高富帅”面前,他们直说“跪了”,在别人夸耀成就时,他们嬉皮笑脸“求别说”……
身份卑微、理想幻灭、生活颓废,“屌丝”亚文化看起来在年轻一代中已泛滥成灾,长此以往中国“雄起”还有戏么?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过度忧心。“屌丝”实质上只是一次自发的群体性自嘲。这种自嘲更像一种集体减压,大家将现实压力、人生困境、发展瓶颈暂时放在一边,先和同类自我贬损一番,给自己无欲无求“自甘堕落”的心理暗示,并和同类挤在一起取暖,这远比单枪匹马在困境中无力挣扎要“舒服”得多。
1.下列对“屌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屌丝”起源于网络上球迷的恶搞,后来被发扬光大而迅速流行。
B.“屌丝”是对“苦B青年”的称呼,又称“吊丝”,自始至终蕴含着无奈与自嘲意味。
C.“屌丝”都出身农村或城市底层,寒窗苦读却不能获得理想的生活,“得”与“失”很不相当。
D.“屌丝”实质上只是自发的群体性自嘲,更像一种集体减压,这比一个人在困境中无力挣扎要“舒服”。
2.下列对“屌丝”成为流行的亚文化现象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网络给了人们神奇的创造能力,呆头木脑的宅男只要一上线,创造能力就立刻大增。
B.社会中一些年轻人,他们身份卑微、理想幻灭、找不到生活的目标。
C.“屌丝”的心态符合当前由于现实压力而不能实现理想的人们的心态,引起广泛共鸣。
D.“屌丝”在网络上和同类自我贬损,给自己“自甘堕落”的心理暗示,相互安慰。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一种流行的亚文化现象,“屌丝”好像在年轻一代中已泛滥成灾,但作者认为不必过度担忧,因为屌丝有其积极意义。
B.同是出身底层,“屌丝”与“蚁族”相比,多一些自我放弃,而少一些默默奋斗和自强不息。
C.“屌丝”一词迅速传到国外,连最有名的德国系列喜剧《炸弹妞》也赶时髦改成了《屌丝女士》。
D.面对现实,阿Q依靠“精神胜利法”,有梦想也有行动;“屌丝”却更逆来顺受,互相 “比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