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10字。
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鲁迅批判地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思想观点。
2.了解鲁迅杂文形象推理的艺术特点,培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揣摩形象、生动、含蓄、幽默的语言,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法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形象推理的艺术特点。
2.通过具体的语言操作,理解并赏析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对待外国文化的原则立场、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拿来主义的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
赏析本文形象推理的议论手法以及形象生动的杂文语言。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章内容,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初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熟悉鲁迅先生吗?前面我们学习了他的小说《祝福》,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拿来主义》。
二、作者: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三、解题:
拿来主义是鲁迅关于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科学主张,其核心内容为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四、背景:
本文写于1936年6月4日,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在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或叫嚷“尊孔读经”,或兜售“全盘西化”,复古和媚外相互配合,一时间历史沉渣泛起,形成合股逆流。针对上述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阐明了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科学观点。
五、朗读:
方式:1.听录音朗诵。
2.学生自由朗读。
3.让个别学生朗读。
板书: 炙 孱 鳍
六、分析:
方式:1.提出问题,给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2.经过个别、整体发言再进行分析。
过程:
1.问:从文体上讲本文属于哪一类文体?
答:议论文。
2.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拿来主义。
3.问:本文哪些内容讲拿来主义?
答:第八九段。
4.问:课文是从什么地方提出拿来主义的?
答:第一二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