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120字。

  福州市2020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是战胜病毒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抗疫战斗取得胜利的最有力武器。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须发挥科学的力量,让科学防治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历史上,人类战胜大灾大疫,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防控和技术的支撑。
  认清病毒,才能战胜病毒;科学防控,才能有效遏制病毒蔓延势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成功研发检测试剂盒、快速分离出病毒毒株到不断优化临床救治方案,从延长假期、错峰上班到精准复工复产,从如何戴口罩、如何乘车到如何召开会议……一系列积极进展和防控成效,都离不开有力的科研攻关,离不开科学的防范措施。
  病毒传播有其规律,顺应规律、科学防控,就能降低疫情传播的峰值,加速疫情的衰减。然而,也有少数人在疫情面前乱了阵脚,甚至我行我素。他们有的在疫情面前搞“特殊”,搞聚会、乱扎堆、不戴口罩,把防控要求当作耳旁风;有的听信谣言,被一些网上信息左右,信奉所谓“靠喝茶、吃大蒜预防”,甚至“喝漂白粉消毒”,丧失了基本的科学精神;有的不去积极认识病毒,听风就是雨,整日处于恐惧、焦虑、担忧的负面情绪之中;还有的片面夸大危机,对特定人群一律敌视,不能正确对待发热病人。诸如此类,不仅不利于遏制疫情蔓延,还会影响和干扰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还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人工来完成,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现在,很多追踪密切接触者、查询周围疫情形势、精细到小区的数据显示软件广泛应用。这些都极大地减轻了人力物力,提高了防疫抗疫的效益。只要善于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就一定能为疫情防控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保障。
  有人说,恐惧是更可怕的传染病。战胜疫情,保持健康心态,筑牢心理防线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既不能惊慌失措、畏首畏尾,也不能掉以轻心、轻举妄动,而要尊重科学、相信技术,用理智去思考、用勇气去战斗,坚定必胜信心,高度负责地做好个人、家庭和单位的科学防护。病毒虽然是魔鬼,但只要我们坚持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按照科学要求严防严控,就不会让魔鬼藏匿,也一定能消灭疫病。
  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利器。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候,更加需要用好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力的武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从而汇聚起科学防疫、科学抗疫的强大力量。
  (摘编自桑林峰《科学是抗疫最有力的武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遏制病毒蔓延势头,我们应积极认识病毒,而不能有丝毫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B.全面认识并顺应病毒传播的规律,做到科学治疗与防控,才能有效遏制并战胜疫情。
  C.作为一场总体战,疫情防控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善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
  D.依靠科学技术,保持健康心态,筑牢心理防线,是成功阻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阐明观点,并回顾历史,概述了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的成功经验。
  B.文章列举防控防疫方面的事例,论证当下防疫的积极进展与成效都离不开科学。
  C.文章末段运用比喻论证,准确而严谨地论述了科学在防疫抗疫过程中的巨大力量。
  D.文章主体部分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论证过程中各部分在逻辑上呈逐层深入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意味着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都要积极学会科学防治、做到科学防控。
  B.对来自重点疫区的特定人群保持警惕,隔离发热病人,这是片面夸大危机,不利于遏制疫情蔓延,可能干扰防控。
  C.将追踪密切接触者、查询周围疫情形势等疫情监测都交给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百姓就能安心放心。
  D.在湖北等主要疫区疫情清零之后,有必要继续用好科学技术这一武器进行精准施策,“外防输人,内防反弹”。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A.“而不能有丝毫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错,原文第三段说“有的不去积极认识病毒,听风就是雨,整日处于恐惧、焦虑、担忧的负面情绪之中”,可见“听风就是雨,整日处于恐惧、焦虑、担忧的负面情绪之中”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不能说“不能有丝毫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故选A。
  (2)C.“论述了科学在防疫抗疫过程中的巨大力量”错,原文最后一段是“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候,更加需要用好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力的武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从而汇聚起科学防疫、科学抗疫的强大力量”,可见这是论述用好科学技术“将会”产生巨大力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历史抱负和贡献与丝绸之路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经济交通史
  上的典范,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贡献必将超过丝绸之路。
  (摘编自搜狐网《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了什么?》,2017年9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