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10字。

  劝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2.体味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
  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
  【知识导学】
  (一)作者情况: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成语积累:
  青出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因以“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荀子名言: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