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90字。
2020届广州二模作文“从个体走向群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1)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2)高中毕业典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积淀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这是命题人给定的个体与群之间的辩证关系。接着材料以“精准扶贫”、疫情中出现的“热句”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性价值观作为现实场景素材,进一步为考生营造鲜活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导考生将“个体”“群体”关系放在个体发展、社会问题解决及社会发展、国际交往等多个层次中深入思考。“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一句则既有总结、引导作用,也给出了立意指向,锁定了写作重点。无论从哪个层次审视,作文都必须紧紧围绕“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要求考生在“结合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所给任务中选择一个。不论是任务一还是任务二,都对考生的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应用场合、应用文体及写作目的进行了限定。考生也应洞察各个信息点间的联系。如材料内容和任务关系层面,不论选择哪个任务,都应将写作目的与材料内容的关系打通,不可脱离材料内容或抛开任务泛泛而谈,同时还要与写作对象、所选文体特征打通融合,这是本次作文的难点。
3.价值判断的限制。“携手同行,互联互通”是个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法则;不论是“精准扶贫,共建共享”的休戚与共,还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都是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人应该深思、理解和认同的内容。而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梳理,又使考生必须将自己放入时代背景中去深思,也让自己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砥砺,这是材料基于“立德树人”要求对青年人价值判断的限定和期待。
开放性
1.任务选择相对自由。作文提供了两个任务供考生选择。对同学的鼓动和勉励,青年立场的表达,为文风恣肆澎湃的考生留下了空间,也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