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3890字。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徐州一中2021届新高考全国卷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0年新年之夜,各种跨年晚会争相上演,各大卫视纷纷使出看家本领,有的更是提前一个月便陆续公布嘉宾名单以宣传造势。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场强手如林的“跨年流量大战”中胜出的是bilibili视频网站(B站),其首次举办的跨年晚会便获得如潮好评,网友直言“简直吹爆”“含泪看完”。
  在国人对晚会这种节目形式早已审美疲劳的情况下,作为主打“二次元①”的视频网站——B站,何以突出重围?显然,只有勇于创新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从形式而言,B站跨年晚会真正做到了跨界融合。无论是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跨界,还是B站与主流媒体新华网合作,都让这场晚会收获了不少流量。就内容来看,B站跨年晚会更懂得“年轻人喜欢什么”。新闻主播“段子手”朱广权担任主持人,为晚会增添不少“金句”;虚拟歌手“洛天依”突破次元壁,与琵琶演奏家方锦龙联合演绎歌曲,让观众眼前一亮;因“大碗宽面”火了一把的吴亦凡和青春偶像五月天、周笔畅等加盟助阵,更满足了多数人对晚会的期待;当魔兽、数码宝贝、柯南、哈利波特等主题音乐响起,一波“回忆杀”直击观众。
  记忆共通所以共鸣,拥有情怀所以感动。当“第一个20后降生”“第一批90后迎来而立之年”这些话题登上了热搜,仿佛在陈述一个事实:所有人终将老去。但是B站却用一场晚会告诉观众:在这里,我们可以永远年轻。对年轻人欣赏口味的精准把握,对流行文化的深度挖掘,使这场晚会做到了令人耳目一新。
  B站跨年晚会的成功值得业者思考。当“一年不如一年”成为晚会的普遍评价,如何不断创新来留住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已成为晚会制作方迫切回答的问题。
  (摘编自俱鹤飞《          ▲          》)
  材料二:
  2019年12月31日晚,各大卫视使出浑身解数角逐跨年之最,何曾想到“半路杀出”的bilibili视频网站(B站)携带着“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以其精准的目标受众(青年)、厚重的情怀铺垫(追忆)、特有的次元语言以及宏大的场面制作实现了名利双收,在播放量、回放量、弹幕量甚至美股股价等指标上都持续上涨。B站这场“亚文化出圈”的跨年晚会中,除了动漫、游戏、音乐、番剧等“传统的”亚文化元素,还特意添加了两档似乎不合时宜又恰到好处的“主流节目”,分别是抗日影视剧《亮剑》中楚云飞扮演者张光北携手军星爱乐团合唱《中国军魂》和《钢铁洪流进行曲》,以及爱国主义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第二季片尾曲演唱者南征北战带来的歌曲《不愿回头》和《骄傲的少年》。不难发现,节目输出的内容是以主流文化为导向,但选用的输出中介糅合了青春记忆和青年文化的亚文化特质。
  具体而言,为当下青年所热衷的影视形象被挪用至亚文化空间中,衍生出表情包、“鬼畜②”、剧评、流行语等一系列具有亚特质呈现、本身就以二次元漫画为载体的军迷漫画,而结合Rap、 Funk、Pop、R&B以及摇滚乐等的“非主流”音乐演唱风格,都具备鲜明的亚文化风格。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B站跨年晚会中主流节目得以沉淀相当牢固的青年基础,同时也是青年群体不拒绝、不排斥主流文化的先决条件和准入钥匙。它还合理解释了在主流节目中所集中爆发的个人情感,是由零星的碎片记忆作为亚文化创作的情绪引线,结合青年亚文化的星火助燃,在媒介时空和事件征召的穿越过程中,引爆带有青春共鸣的情绪宣泄,是青春的力量,亦是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所在。
  这场跨年晚会中,只有红色经典是所有青年的共同记忆,也就从客观上取消了由个人喜好所限定的次元壁垒。亚文化不仅可以形成表征自己流通的文化符号,同时也创造传达自身价值观的稳定的文化符号。B站这场跨年晚会的“主流节目”给青年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像弹幕中的“湖南兔”“江苏兔”等,堪称集体感召下的青年宣言;弹幕中的“云飞兄,别来无恙啊”“358团帮帮场子”等,则是一种“红色补足”。在文化符号闪转腾挪的交互间,文化所兼具的创造、交往、理解和解释,都体现出非常的意蕴表现,即这种文化位置置换后的再确立,也从根本上破除所谓“流动”或“稳定”的框架局限,达到共生共存的理想状态。
  B站这场跨年晚会,无论从哪种角度看,都是一次令人振奋的黏合主、亚两种文化的勇敢尝试。亚文化风格节目赢得青年认同往往是意料之中的,而这次B站跨年晚会以亚文化方式表达红色文化所获得的成功却是出乎意料的,这也为红色文化与亚文化的共通共生共存提供了可探索可创新的广阔空间。
  (摘编自胡良益《          ▲          》)
  材料三:
  随着主流用户的变迁、时代流行的转换,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种困境来自于时代,同时也来自于自身。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点在哪?很长一段时间,传统文化的变革是颇具争论性的,这条路如何走并没有足够多的方法论。
  近年来,通过持续的探索以及试错,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形态,使其在当代的感知度愈发明显,同时也在主流的年轻群体中掀起了传统文化热,他们不仅参与其中、自主传播传统之美,还积极参与到文创中来,其惊人的创造力点燃了新的化学反应。
  不久之前,CGTN、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团队共同发布的《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以QQ平台用户作为调查样本,就提到“近九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有八成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有近七成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游戏动漫等了解传统文化”。
  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的流行元素与符号汇聚在一起,不断碰撞融合产生新的模样。它代表着过去,同时也指向现代,更是未来的积淀。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并且诞生了许多可以深度挖掘的潜力IP③。如今,以科技赋能文化,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处于剧变中,逐渐搭建起了连接年轻用户情感的桥梁,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宝藏被重塑,甚至重新成为当代的中国流行文化符号,被世界所看见。
  (摘编自辛文《          ▲          》)
  【注】:①二次元(にじげん)是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亚文化圈的专门用语,意思是“二维”,被用来指代通过二维图像创造的虚拟世界。相对地,三次元(さんじげん)被用来指代现实世界;②“鬼畜”是指以高度同步、快速重复的素材配合BGM的节奏来达到洗脑或喜感效果,用频率极高的重复音画,组合而成的节奏配合音画同步率极高的一类视频;③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互联网界的“IP”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音乐、动漫、游戏等)作品的统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B站跨年晚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勇于创新,使得其在国人对晚会早已审美疲劳的情况下,打动观众,突出重围,实现了名利双收。
  B.以主流文化为导向,选用糅合了青春记忆和青年文化的亚文化特质的输出中介,是在青年群体中传承经典文化的最佳途径。
  C.材料三认为,大部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这恰好能解释材料一中B站跨年晚会成功原因之一:更懂得年轻人喜欢什么。
  D.以科技赋能文化,搭建起连接传统文化与年轻用户情感的桥梁,中国的文化宝藏就能被重塑,成为当代流行文化符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B站紧跟年轻一代的喜好,对流行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为传统文化与亚文化的共生共存、交往碰撞做出了勇敢尝试。
  B.B站跨年晚会真正做到了跨界融合,除了亚文化圈节目,还特意添加了两档不合时宜的红色节目,给青年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C.B站跨年晚会中的主流节目之所以沉淀了相当牢固的青年基础、集中爆发了青年的个人情感,是因为多种因素的相互叠加。
  D.B站跨年晚会精准把握了年轻人的成长记忆,对经典文化加以新的包装,实现了小众与经典的共生共存,融合传承。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游戏《王者荣耀》打造了越剧虚拟演员上官婉儿,将传统艺术与数字文化创新融合再造,成为流行文化,带动越剧破圈。
  B.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打造“Next Idea”音乐创新大赛,在一个月内就收到了超500首原创音乐作品,迅速演化为潮流文化现象。
  C.“中国风”国漫《罗小黑战记》在日本东京地区上映,收获到不少日本影迷的赞扬:“制作水平很高,故事扣人心弦……”。
  D.年轻人掀起“汉服热”,2019年底汉服爱好者数量已达356.1万人,汉服市场的规模超过20亿元,越来越多人穿汉服出行。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根据你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在各材料文末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标题。(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良宵①
  昌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使月光下的花苞
  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