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含解析,打包28套)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国庆节的精神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含解析 20228.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八小说阅读疯狂的仙人球昔日之光含解析 2021.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守住乡愁留住根含解析 2022.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八语言文字运用关键能力表达得体含解析 2024.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二语言文字运用词语辨析语病修改语句复位标点符号含解析 2025.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古代诗歌鉴赏3唐诗2宋诗1明诗含解析 2023.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六语言文字运用关键能力图文转换含解析 2026.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关键能力仿用句式含解析 2027.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三语言文字运用词语辨析语病修改语句复位标点符号含解析 2028.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四语言文字运用表达连贯语句补写含解析 2029.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五语言文字运用归纳概括压缩语段含解析 20210.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十一古代诗歌鉴赏2唐诗2宋诗1元诗1宋词含解析 20211.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九小说阅读飞来的木桶饱学之士含解析 20212.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六实用类文本阅读乡村振兴之路移动支付时代含解析 20213.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七实用类文本阅读国家森林防火人类基因突变含解析 20214.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三论述类文本阅读读屏时代与信息革命呼唤科技伦理含解析 20215.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八文言文阅读马廷鸾传楼钥传含解析 20217.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二散文阅读沙海一苗树节气之美含解析 20218.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九古代诗歌鉴赏2宋诗3唐诗1晋诗含解析 20219.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六文言文阅读范百禄传嵇含传含解析 20220.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七文言文阅读龚遂传司马亮传含解析 20221.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三散文阅读那一排钻天杨认领含解析 20222.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四散文阅读暮色苍茫的岸边繁盛含解析 20223.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五文言文阅读张良传仇钺传含解析 20224.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小说阅读带上她的眼睛一只会思考的猴子含解析 20216.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一小说阅读狼牙节选梨花落含解析 20225.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新型智慧城市有关退役军人重要举措含解析 20226.doc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五实用类文本阅读快速发展的共享经济智慧交通发展新趋势含解析 20227.doc
限时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国庆节的精神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的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解析:这种说法不是对“精神结晶”的本质解说。
答案:A
2.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B.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民主、自由、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
……
限时练(八) 小说阅读(疯狂的仙人球•昔日之光)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疯狂的仙人球
杨渡
“嘭嘭嘭嘭!”
陌生,却又无比熟悉的敲门声。
我一把将门打开。
门外光芒大放,我只感觉面前人影一晃,一只温暖的大手放在了我的头上。
“爸爸!”当嘴巴激动地喊出这两个字时,我才反应过来。面前那高大身影,凑到我眼前的微笑脸庞,不正是属于我那千盼万盼的爸爸吗?
八年了,那张脸上神秘的微笑,与我记忆中的微笑不差分毫。
我张着嘴,不知该先说什么好。
“儿子,老爸终于成功了。”爸爸却开口了。
我一愣,张大了嘴。我原以为爸爸是放弃了研究,这才灰溜溜地跑了回来,没想到竟然是成功了,这会在世上引起多大的轰动啊!
不等我有所反应,爸爸又说:“好了,儿子,我赶时间,不得不立马前往非洲。”
头顶的大手忽然消失,门也被关上了。“砰”的一声,我被惊醒。
看来,这只是个梦啊。
隔壁厨房里的声响不断飘入耳中,我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
看了看时间,我瞥见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一条通知。这是新闻软件所推送的新闻头条。看到标题,我一愣,不敢相信地把手机压在鼻子上,让眼睛再次确认标题的内容。
“仙人球包围腾格里,不知是天成还是人为。”
我浑身一颤,手机从手中滑落,掉在被子上。
爸爸是个植物学家,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他本来只是一个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后来他去了趟腾格里沙漠,从此深深地迷上了沙漠——他的迷,就是从仙人球入手,想方设法让沙漠彻底消失。
沙漠危机是全球人都正面临着的巨大危机,各个国家都关注着它。但解决它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估计没人会真的在这上头花心思,除了我的爸爸。
他辞了职,弄了辆破旧的货车,吹着口哨走了。
新闻标题上写的,不正是仙人球吗?不正是腾格里沙漠吗?我激动得浑身发抖。拿起手机,我点了好几次,才终于打开了新闻。
五天前,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带安营扎寨,偶然发现了好多仙人球。过了一天,勘探队发现一件神奇的事:每过差不多十分钟,由仙人球组成的分界线会突然消失,每一个仙人球都会毫无预兆地化为飞灰。而同一时刻,在距离原先那行仙人球一米远的地方,一行新的仙人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出。一眨眼,全部仙人球都朝着沙漠内部移动了一米。在分界线两端,又各冒出一个仙人球,于是这条分界线又被加长了两米。在一开始的分界线与那时的分界线间,也就是仙人球移动所经过的地方,既不是属于沙漠的细沙,也不是属于戈壁滩的碎石,而是土壤,像是可以种花种草种树木的正常土壤。这些仙人球就像是一张嘴,硬生生吃下了一块沙漠。
各个网站的头条都已经被这条惊人的消息占据。有专家猜测,这是某位天才人物的创造,他赋予这些仙人球一种从未有过的向性运动——类似于平常植物身上存在的向光性、向水性这样的向沙性。正是因为向沙性,仙人球的根只在沙子中生长,那位于表层的根全都朝向沙漠内部。这些特殊的仙人球会疯狂地从空气中夺取水分,疯狂地扎根。通过一系列反应,它们的根部会分泌出一种未知的物质,正是这种物质,使沙子变成了土壤。
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还有记者对沙漠边上的居民进行了调查采访。一说到仙人球,每个居民都立刻提起一个怪人。他在两年前搬到那儿,几天前才刚离开。他要么一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要么一整天待在沙漠里头。最奇怪的是,他的家门前总扔有一大堆怪异的仙人球。有的大如西瓜,有的表面泛紫,有的长满密密麻麻的尖刺,有的像胀破的瘪皮球。虽然过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被清理干净,但用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仙人球垒得像小山一样。
唯一遗憾的是,怪人居住的地方已经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了。由于从来不交流,也没人知道那怪人的名字。不过,根据居民们的描述,他们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合成了一幅肖像。那个人的容貌,和我记忆中的爸爸——好吧,说实话,一点儿也不像。
但不管怎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我的爸爸。他完成了研究,此刻正在赶回家的路上。
我坐起身,打算先上个厕所,再跑去厨房,把这条新闻告诉正在做早餐的妈妈。从书桌边上经过时,我忍不住看了一眼桌角的沙漏。这只精美的沙漏,是爸爸八年前离开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我打了个哈欠,伸手将沙漏翻了个个儿。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3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我”又是线索人物,贯串全文,使小说情节脉络清晰。
B.当地居民讲述怪人自我封闭,不善言谈,来去无踪,表现了“爸爸”的行为怪异,不被当地人理解。
C.文中对“我”多处运用动作、心理描写,准确细腻又鲜活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新型仙人球研制成功的反应。
D.小说以“我打了个哈欠,伸手将沙漏翻了个个儿”为结尾,蕴含着我对“爸爸”的浓重的思念之情,使小说意蕴更加深厚。
……
限时练(三)论述类文本阅读(读屏时代与信息革命•呼唤科技伦理)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信息时代,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各种电子屏幕,我们便可以把这种阅读方式称为读屏。信息社会给阅读带来了变化,创造了很多新价值,这是无疑的,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价值,这些负价值构成了潜在的危机,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警醒。
大量的信息蜂拥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它让人感觉接触的信息多了,而积累的知识却少了。一来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构成知识,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价值和意义,“真正重要的讯息会湮没在一大堆不太重要的讯息中而难以识别”;二来因为构成知识的那部分信息,若要积累下来,并成为人们智慧的一部分,需要认真理解、品味,光靠浏览是不够的。一位法国哲学家、控制论史家这样写道:“信息社会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我们仿佛拥有了关于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信息,但这个世界在我们看来却越来越缺乏意义。”信息因为有意义和价值才成为知识,知识转化成改变世界的工具时,它才成为智慧。在今天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无知不是错读了许多书,而是错误地被无意义、无价值的信息包围,而无法静下心来真正地阅读。
在信息时代,在数字互联网时代,充斥网上的海量信息有的简直连信息都不能算,只能将其视为垃圾,因为它们要么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花边”或“八卦”,要么是耸人听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假信息或假知识,要么是质量低劣的胡编乱造。虚假信息、不准确不科上肆意传播,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互联网为所有人提供了写作和发表的平台,本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不设任何门槛、没有任何严把质量关的“守门人”,使这件事情有了变坏的风险。另一方面,便是经济原因或市场利益驱动。“信息可以同时表现得太廉价和太昂贵”,“当信息变得太廉价时,注意力就变得昂贵了”。大量真真假假的廉价信息甚至免费信息,却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其实售卖虚假信息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售卖假药。不同只在于,假药毒害身体,假知识毒害精神;假药的后果可能立竿见影,假知识的后果犹如慢性毒药。
人们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着应有尽有、跨越时空的信息,应用这些信息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生产和生活活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因而充满着兴奋感和满足感。但久而久之,人们便对大数据和搜索引擎产生了依赖,仿佛离开了它们自己便无法行动了。还有另外一个事实,即当人们开始搜索或试图在网上获取信息时,有关个人的信息就随之被记录了,个人便成为大数据本身被计算和运营,个人的思想也被有意识地“启发”和导引着,个人被“大数据”运营着,成为任由信息摆布的奴隶。其实,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已经沦为了信息的奴隶。例如:离开了电脑和电子邮件,我们无法工作了;不依靠导航系统,我们不会走路了;离开手机,会产生孤独感甚至恐惧感,好像自己被世界抛弃了似的。
(摘编自于殿利《阅读的三个时代•
读屏时代与信息革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社会给阅读带来了某些潜在的危机,这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醒。
B.在信息时代,在数字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涌入会对真正的阅读造成影响。
C.网上充斥垃圾信息的原因是难以严把信息质量关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的推动。
D.我们变得无法独立生活是看似提高了我们工作效率的搜索引擎导致的。
解析:原文是“人们便对大数据和搜索引擎产生了依赖,仿佛离开了它们自己便无法行动了”,选项只表述了其中一个原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