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510字。

  马鞍山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份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②甲骨文的发现也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中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证实,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③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实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④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政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1927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为了继续在此地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开始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⑤甲骨文发现的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在乾嘉学风的影响下,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更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原的理论与其整个文字系统皆难以维持,从而使“许学最后的壁垒也被冲破了”,从此“中国文字学就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中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诗三百”的夏商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 旧史学 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商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要对地下出土的新材料做详尽的研究便可完成。
  C.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 甲骨文被发现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学者们研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题中A项,“商代中后期”错误,原文 “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晚期;
  C项,“夏商”时期内容错误,见第②段中引用胡适的话,“诗三百”大约是西周时期,换了一种说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底的微光
  任紫钰
  ①他试了试水,温的。
  ②一群孩子聚集在浅水区,水汽笼着他们,只能听见他们说笑的声音,像哗哗的流水。这个游泳馆有些年头儿了,暗沉的池水映着斑驳的墙壁,到处都雾蒙蒙的。来这里的多是周边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工人,像他和他的工友们。这是个星期二,深水区空无一人,他对自己说:“很好,很完美。”此时在他的心里,游泳就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只有在无人之处,安静时分才显出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