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780字。

  榆树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在传统社会,不少父母有着严厉的家教,不但知道课子读书,而且教育子女即使不识一字,也必须堂堂正正做人。这种缺少家学环节,仅仅由家教而形成的家风,其实正是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早年家庭情景的真实写照。孔母、孟母、颜父、曾父无家学,有家教,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家庭可以“见贤思齐”,向孔、颜、曾、孟四氏家风看齐。事实也是如此,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原载2018年2月24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孔、颜、曾、孟几位圣人吸收邹鲁之地家教优良传统,在最优秀家教的影响下,创立了圣人家风。
  B.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大一些。
  C. 孔、孟幼年丧父,因为母教良好,最终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才,可见家境富贵并不是培育圣家风的基础。
  D. 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说明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都可以向圣人看齐,形成优良家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了圣人家风形成的不同路径,突出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B. 文章概括了圣人家风的鲜明特征,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C. 文章对家学、家教、家风三者的关系有十分精到的剖析,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D. 文章强调圣人家风的示范意义,体现了作者继承传统、服务现实的自觉意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曾受到慈母的教诲和影响,孔孟就不可能培育出圣人家风,光大门楣。
  B. 缺少家学渊源的家庭,只要有好的家教,也可以有好的家教家风,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C. 如果未能形成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后人传承效法圣人家风就会遇到更多困难。
  D. 塑造礼义之邦是当今人们的共同理想,而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 是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创立了圣人家风”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的理解,圣人家风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创立的;选项B,原文是“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不是与孔子、孟子相比;选项D,“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理解有误。原文指的是几位圣人早期家风的形成的特点。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11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