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963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
初四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并核对条形码。
2.第Ⅰ卷的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中的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12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谦逊(xùn) 箴言(jiǎn) 脍炙人口(zhì)
B. 惬意(qiè) 羸弱(léi) 心无旁鹜(wù)
C. 桑梓(zǐ) 拜谒(yè) 苦心孤诣(yì)
D. 诡谲(jué) 瘦削(xiāo) 叱咤风云(zh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快节奏的当下,浮光掠影式的速读只会令我们捕获的是文学的东鳞西爪,而文学的饕餮盛宴正在逐步离我们远去。
B.《印象??国乐》舞美元素虽并不复杂多样,却深度挖掘着一种舞美形式的多种表现手法,美得如诗如画,美得惊心动魄,达到了哗众取宠的目的。
C.尽管“分餐”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推广分餐制却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其中中国人习惯于亲朋好友围桌而食的氛围就是形成分餐障碍的原因之一。
D.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在发布会上说,对于国外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短板,推动了加强全球卫生治理建设的紧迫性。
B.是不是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准。
C.团结合作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大势,也是维护人类健康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D.中国援外抗疫,是一个大国投桃报李、扶危济困的情义所在,更是一个历史积淀深厚的伟大民族立己达人、天下为公的胸怀所在。??
4. 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老师组织全班在线观看电影《英雄儿女》,大家对片中的歌词
的修辞手法展开了讨论,有下面四种观点,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英雄赞歌
①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②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③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④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⑤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电影《英雄儿女》歌词
A.①②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青山”和“大海”赋予人的思想感情,青山肃穆,大海呐喊,突出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B.③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凶残的敌人比作“虎豹”,歌颂人民战士为保卫和平置生死于度外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C.④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写英雄的鲜血为战旗增色,突出了英雄流血牺牲的崇高价值。
D.④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一唱三叹,使英雄形象更加高大,增加了歌词的感染力。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对人物和地方有许多别称或雅称。比如国家的别称:华夏、社稷;书信的别称:鸿雁、尺素。
B.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黑色一般表示凶狠残暴。
C. 我国古代文人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太史公书》(司马迁)以官职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柳河东集》(柳宗元) 以籍贯命名。
D.《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6. 下列句子依次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