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14750字。
保密★启用前
2020年高三毕业班5月模拟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4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9分)
“来而不往非礼也”“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异化成一种________的“人情礼”,发人深省。
人情味是甜的,弥足珍贵。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信使北去,于是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上梁搬家……寻常日子里的每一次起伏,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________的人情。
然而,人情债却是苦的、咸的、辣的、怪的。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而变味的人情交往,则仿佛这种以“我”为中心的“人情漩涡”,甚至变成一种敛财手段、简单化成一种价格,使这种“人情漩涡”越漩越大、越漩越快。“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一边渴望人间温情、一边抱怨人情寡淡,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
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________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化俗不易,贵在因民。”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甚嚣尘上 磨灭 清规戒律 健步如飞
B.甚嚣尘上 泯灭 陈规陋习 奋勇前行
C.愈演愈烈 泯灭 清规戒律 奋勇前行
D.愈演愈烈 磨灭 陈规陋习 健步如飞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B.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C.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D.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3.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出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专集,与《诗》《书》《礼》《易》《春秋》合称“六艺”。
B.桑丘??潘沙、拉斯蒂涅、弗罗洛是依次出现在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文学形象。这些名著的作者依次为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红楼梦》以“情重愈斟情”的感伤和“忽喇喇似大厦倾” 的末世感提高了它的艺术容量。
D.“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柳宗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9分)
材料一: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
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