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8620字,答案扫描。
2019学年第二学期“山水联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到了清代,开始了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为营销绣品,各种绣庄 应.(yìng)运而生,甚至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fǎng)巷。
B.再往前走,则出现了一幢幢木屋和土屋,屋顶上的烟囱.(cōng)被岁月熏黑。这里根本不 是一座村屯.(tún),像森林中的野蘑菇,完全是自发的居住者留下的生活遗址。
C.女人紧紧护住脑袋,又不甘示弱。我分明见到她一只眼睛干瘪.(biě)着,另一只眼睛瞪 得溜圆。她将目光变成杀人的利器,然后抬脚狠狠地踹.(chuāi)过去。
D.青年时代的野麦大有喧宾.(bīn)夺主之势,生命的张扬泼泼洒洒。她是分蘖.(niè)旺盛
的植物,一小棵就能发出一大篷来,要用两只手才能把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5 分)
《活着》的出现跟余华自身的创作勇气与努力分不开,亦可说是时代使.然.。因为 80 年代 后期,文学在逐渐向内转,今天回过头来看,可以肯定的是:【甲】自 80 年代末开始,至今仍 如.火.如.荼.的“新历史小说”,诸如余华的《呼喊与细雨》、刘恒的《苍河白日梦》以及苏童的《枫
杨树乡村系列》和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等,恰恰是新的文学历史话语转折的标志。
【乙】《活着》意味着 90 年代后余华的创作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现代性回转至民族性或 民间性,从 80 年代“激进”转入到相对“平和”的状态,开始平静地关注民生的生态。
《活着》尽量规避许多死亡和那令.人.发.指.的暴虐残忍的场面,摆脱阴暗的氛围,对人类生 存苦难意识予以关注,并传达出人因与死亡的抗争而获得尊严的意旨。【丙】《苦难中的温情与
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01 年第 4 期)一文认为,从表现的“苦 难中的温情”到推崇的“温情地受难”,“余华所以尊福贵为偶像,是企盼自己乃.至.中国人能像 福贵那样‘温情地受难’”。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然 B.如火如荼 C.令人发指 D.乃至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这次疫情突如其来,是对城市治理的一次深度检验和综合性大考。我们必须加快建设适应 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特点的公共卫生,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B.如今,香港在“港独”“黑暴”冲击下,打砸抢烧屡见不鲜,营商环境持续恶化,香港经
济首次出现 10 年来负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创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值。
C.我国科研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与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在银河系的猎户座 星云附近发现一个新的移动星群,共包含 206 颗成员星。
D.静下心去看,直播背后依然是人、货、场重构的数字化变革,而直播所能带来的乘数效应 虽起于流量,但成败关键依然在于整条产业链的数字化能力建设。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 科学追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变化规律。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没有科学的人类,我们无法想象; 。探索让人类了解生命的起源秘密,探索让 人类掌握战胜自然的能力,探索让人类不断进步。尽管宇宙无垠,奥秘无穷,但作为地球文明 的缔造者和主宰者,人类却从未停下探索的步伐。因为人类明白, 。
6.阅读下面“山水联盟”某校为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日”大型活动而构思的框架图,根据要求
完成题目。(6 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